訊息平台

太離譜?!20歲就下背痛腰椎退化?三階段整合治療有效改善!

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腰椎退化關節磨損不再是中高齡者的問題!20幾歲的黃小姐,兩年前開始出現右側下背疼痛症狀,但疼痛狀況時好時壞未見好轉。近來,工作時腰常痛到無法伸直,甚而影響到夜間睡眠。診察發現黃小姐右側下背部疼痛來自於腰椎小關節面症候群,主因為腰椎長期過度使用引發累積性微小創傷、脊椎拉傷、姿勢不良進而導致腰椎小面關節磨損。奇美醫院以「神經阻斷術」、「高頻凝熱術」、「運動護理」等三階段整合治療,讓年輕就飽受下背痛之苦的黃小姐有效改善。

腰椎退化下背痛,本應是中高齡者的問題,現年齡更往下延伸,甚至出現20幾歲就已經腰椎退化,引發長期下背痛的問題。奇美醫院近日接獲一20幾歲年輕女性的案例,兩年來反覆背痛且日漸惡化,甚至有醫院提出若疼痛無法改善,建議考慮脊椎微創手術來解決。

經轉診至奇美醫院一般醫學外科主任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門診,診察發現患者下背部疼痛來自於小面關節症候群,主要還是長期過度使用、姿勢不良所造成。經評估以三階段整合治療來處理,第一階段利用神經阻斷術確認疼痛源頭,發現患者除腰右側薦椎,疑似還有梨狀症候群;第二階段以高頻熱凝手術改善背部疼痛問題,針對右側腰薦椎退化,改善其神經痛症狀。術後一個月回診,右下背痛已大幅改善,但右側臀部疼痛仍存在且延伸至雙側臀部,疑似雙側之梨狀肌症候群。

第三階段則由神經痛治療團隊擬定健康促進運動處方,運用運動護理概念進行衛教指導。除幫助黃小姐了解自身臀部疼痛症狀的可能成因,並教導居家自我筋膜放鬆法及梨狀肌伸展法放鬆肌肉,及加強背部與核心肌群的訓練,避免疼痛復發。

洪翊傑醫師指出,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統計,高達8 成國人在一生中至少會遭遇一次下背痛;全民健保資料庫 2022 年統計也顯示,以背部症狀為主訴的病人佔門診就診原因排名第十位。大部分民眾常常輕忽背痛的嚴重性與影響,因多數人的急性背痛(長期姿勢不良、搬運重物等)會隨著時間自行緩解,但仍有近 1 至 2 成的病人在發病 2 個月後會時常復發,若持續超過 3 個月以上,就可能演變為影響生活品質的慢性背痛。目前各國醫學研究統計指出,慢性背痛的盛行率約在 3.9%至 20.3%之間,年齡自30歲至 60歲間逐漸增長,且以女性居多。

洪翊傑醫師進一步說明,為改善慢性背痛病人困擾,奇美醫院整合式神經痛治療團隊以神經阻斷術、高頻熱治療等介入性疼痛治療,並結合術前、術後的護理衛教指導,幫助病人提升對自身疼痛問題的正確認知,有效緩解肌肉疼痛,並發展一套簡單有效的運動處方,讓患者術後可持續做肌肉鍛鍊與伸展,避免疼痛復發,才是長期有效改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