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國際雷射展明登場 工研院發表全台最快八雷射3D列印系統

產業中心/綜合報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期投入工研院3D列印技術發展,為進一步將技術成果落地應用並加速產業導入,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支持下,工研院攜手歐利速精密工業打造出全臺首創「八雷射快速金屬3D列印系統」,將於 2025台灣國際雷射展首次發表。此技術由工研院自主開發模組化光路系統與智慧路徑演算法,實現八個雷射加工頭同步運作,是目前全臺金屬粉床式積層製造最快、也是最多雷射同工的機型,預計導入國際製鞋大廠應用於鞋模製造,相較於單雷射運作設備,生產速度提升至少四倍,是取代傳統高耗能模具鑄造製程,實現低碳製造、數位轉型的突破性解方。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曹芳海表示,為了實現多雷射協同列印並維持精準穩定,團隊自主開發模組化光路系統與智慧路徑演算法,並整合自動吸篩與鋪粉監控、縫合補償等多項技術,確保設備能支援連續式生產與品質一致性。此外,該設備也可連結3D列印設備聯網生產管理戰情室,透過開放平台通信統一架構(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OPC UA)標準協定收集產線數據,建立完整生產履歷,有助後續節能績效追蹤與品質管理。

歐利速精密工業總經理曾羽平表示,歐利速深耕於製鞋業近40年,了解到傳統鑄造模具製程耗能高、流程繁瑣且勞力密集,因此決心共同進行3D列印技術的開發,此技術導入不僅大幅減少45%以上加工步驟,同時能在模具生命週期日益縮短的趨勢下,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成為製鞋、精密模具等產業轉型升級的利器。尤其在製造端面對客製化、多樣化與短交期挑戰時,數位化的3D列印具備「快速試作、精準成形、即時修改」等優勢,有助降低碳足跡、減少人力需求,朝向永續製造邁進。

此次發表的「八雷射快速金屬3D列印系統」,左、右腳鞋模分別以四雷射並行列印,大幅縮短模具交期且提升設備性價比。實測顯示,八雷射設備產速為單雷射設備的四倍以上,將有助我國傳統產業走向「高效率、高附加價值」製造,並建立具自主性的國產高階設備供應鏈。

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其中在韌性社會領域,工研院以創新科技強化「基礎設施韌性」、「資源能源韌性」及「生產力韌性」,建立社會與產業發展共榮的生態體系,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