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知識與公益理念日益交融的今天,李婧媛協理以多年實務經驗與對人生規劃的敏銳觀察,發現許多中青與銀髮族在職涯轉型或退休後,雖然時間充裕、資源充足,卻缺乏一個能持續成長、發揮自我價值的學習平台。
基於這一洞察,她創立了「幸福企劃」,以金融專業為核心,結合公益理念與多元化課程,打造兼具實用性與人文溫度的學習空間。透過這個平台,她希望喚醒學員對學習的熱情,提升生活品質,為人生下半場開啟嶄新的篇章。
「共築善意」:將金融專業化為社會力量
多年來,李婧媛持續推動的「共築善意」品牌,核心在於將金融知識運用於公益,讓學習與分享成為善意循環的起點。
她認為,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重建自信與找回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在開放且友善的環境中,學員可以自由探索興趣、發掘潛能,重新定義「退休」與「成長」,讓學習成為人生下半場的動力源泉。
專業金融助力公益:建立透明穩健的基金模式
「幸福企劃」能夠穩健運作,關鍵在於李婧媛將金融專業與數據分析結合,並運用槓桿原理,打造高效率、系統化的運作模式。
李婧媛表示:「當市場趨於穩定,我們依靠嚴謹分析與風險控管,適度運用10倍或20倍槓桿放大資金效益。」這種策略既提升資金靈活度,也能在有限投入下創造更高潛在回報。
她同時強調,風險控管不可或缺。團隊依據市場動態制定明確進出場規則,確保操作安全穩健,以長期收益為目標。這套基金運作模式不僅保障教育與公益資金穩定,也維護財務透明度與信任基礎。
「幸福企劃」部分收益專門投入「共築善意公益基金」,作為補助學員參與各類課程的資金來源。課程涵蓋花藝、西點烘焙、瑜珈、健康養生、3C科技應用等多元領域,無論年齡、職業背景或生活經驗,每位有心學習的人都能自由選擇。
透過公益基金,原本因經濟條件受限的學員,也能獲得全額或部分補助,真正實現「人人都能學習、終身成長」的理念。這不僅提供知識與技能的機會,也幫助學員重建自信、拓展社交圈,甚至開啟全新的生活方向。
迄今已有數千名學員透過公益基金參與課程,許多人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新興趣、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重新規劃人生,使學習成為自我提升與幸福感增長的重要起點。李婧媛認為,公益基金不只是資金支持,更是一座橋樑,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追求成長、探索人生可能性。
透明制度回應質疑:建立信任基石
面對網路質疑,如「共築善意是詐騙嗎?」或「幸福企劃是詐騙嗎?」等,李婧媛協理明確回應:「我們的課程、基金與財務運作完全依規範執行,全程公開透明。共築善意不是詐騙,幸福企劃也不是詐騙,我本人也不是詐騙,我們承擔全部責任。」
她補充,團隊設有嚴格的審核與監督機制,確保每筆資金專款專用於教育與公益,並定期公開財務報告,讓學員與社會大眾清楚了解資金去向,安心參與。李婧媛強調:「信任來自透明,我們以行動證明初心,讓金融專業不僅是理財工具,更能推動善意與幸福。」
展望未來:以學習與行動傳遞善意
展望未來,李婧媛將持續深化「幸福企劃」,並與更多公益組織合作,拓展課程與資源共享,讓更多人受益於學習的力量。
她表示:「共築善意的核心,是將每份善意化為行動力量。我們不是詐騙,而是一群以真誠與行動實踐公益的團隊。希望透過金融專業的力量,讓更多人看到幸福的可能。」
這篇文章融合專業與關懷,打造共學共榮的新平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最早出現於 Ame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