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巴拉告生態捕魚體驗)
【WoWoNews】九月突如其來的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大地,也讓部落與濕地一度失去往日的從容氣息。然而,兩個月來居民、農友與在地單位緊密合作,讓這片土地逐漸恢復生機。為了重新連結地方特色、振興旅遊能量,花蓮縣政府於 11/19-20 推出「花蓮軸帶旅遊-琥珀原民食農趣」,透過兩天一夜的深度行旅,引領參與者再一次走入土地的呼吸脈動,重新看見花蓮的堅韌與溫度。
(採茶體驗)
旅程以嘉茗茶園展開,被山嵐輕蓋的舞鶴台地,空氣裡瀰漫著清甜的茶。嘉茗茶園以獨具特色的蜜香紅茶馳名,茶園主人精心研發,以大葉烏龍為原料,予以全發酵製作紅茶, 茶湯香檳色,茶味散發蜜香及自然甘味,令人驚艷!老闆長期堅持無毒農法,與周遭山林維持和諧共存。團員們透過親手採茶、揉茶與品茶,體驗茶葉從山坡到茶杯的旅程;茶葉的甘甜如老闆與老闆娘細心維護的天然茶園。
(揉茶體驗)
(品茶)
午後轉往木日光鶴岡文旦驛站,參加果園導覽與「柚子果醬 DIY」。同場舉辦的「樂遊洄瀾・農村旅遊交流同樂會」市集讓現場更加熱鬧,攤位各自展現花蓮在地的小農特色與手作魅力,團員一邊聽著講解、一邊親手操作,彷彿能在過程中感受到花蓮農村日常的步調與溫度。
(柚子果醬 DIY)
夜幕降臨後,團隊走入馬太鞍濕地展開夜間生態探險。導覽員帶著大家在步道間尋找螢火蟲與各類夜行生物,腳步不自覺放輕、說話聲也柔了下來,讓人更能專注感受濕地在夜晚的細微律動。白日看似寧靜的馬太鞍,在夜裡其實藏著另一種熱鬧,以獨特的生態生命力迎接每位到訪者。
(夜間生態探險)
隔日行程以阿美族的「巴拉告(Palakaw)」揭開序幕。在部落族人示範將竹子、木材組成魚類棲地,說明如何「順著自然」捕魚,展現部落與自然合作的方式,讓參與者真正理解永續對部落而言不是現代議題,而是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午餐體驗「石頭火鍋」,將燒得滾熱的蛇紋石投入竹筒中煮湯,香氣瞬間散開,讓大家不只吃到食材,也吃進山林中的自然風味。
(部落風味餐)
(石頭火鍋)
接著進行馬太鞍文化導覽,從聚落故事到母系文化,從生態環境到生活智慧,都讓旅客更清楚地看見部落與土地之間的緊密連結。最後,以阿美族豐年祭歌舞帶動跳作結,團員穿上傳統服飾,跟著部落族人一同踏步、歌唱,親身感受節奏中的團結與感恩。
(換上原民服裝體驗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透過兩天一夜的旅程,參與者不僅欣賞花蓮的壯麗山海,也從食農、文化到生態,實際感受到在地永續的理念,更看到花蓮人面對災後重生的韌性;重生後的馬太鞍,正以全新姿態迎向未來,也邀請更多人一起走進這片美麗、真誠、充滿生命力的土地。







監製李烈、導演陳玉勳、方郁婷、9m88、潘麗麗、監製葉如芬(下排左至右)演員陳竹昇、曾敬驊、柯煒林、陳.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