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家屬及工作人員代表 蒞臨現場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WoWoNews】果陀劇場經典劇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巡演以來已經超過12年,在2023年正式突破300場的演出,創下台灣劇場界的紀錄里程碑,在今天(12/7)特別舉辦突破300場的感恩茶會,除了邀請從12年前此劇開演時的第一場記者會就一起合作的公益合作夥伴「漸凍人協會」一起參與,同時更費心邀集12年一路走來幕後辛苦的工作人員代表,一起分享《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帶給他們動人又難忘的感動生命故事,遠道從美返台的楊世彭導演於會中,特別現場獻花致上最誠摯的感謝,劇中唯二的兩位主演包括金士傑老師和卜學亮於會中分享演出12年來的點滴,在活動的尾聲,漸凍人協會還特別安排了病友代表驚喜現身幫月底生日的金士傑提前慶生,讓金老師一時說不出話來,有著從心而來的感動!
(漸凍症病友驚喜獻聲致詞)
素有莎士比亞戲劇權威名導演,並長年旅居美國的楊世彭導演回想,2011年2月24日那日他為果陀執導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台北城市舞台首演,當年全劇只有兩位演員相當獨特,而且全劇主軸是死亡,並不討喜。回想起當年導譯這個劇本的緣分,楊導演原本隔天一早要飛上海導戲,結果意外在早餐桌上的報紙看到《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劇評,讓楊世彭導演二話不說,就跟妻子開了三個多小時的車前往看劇,看完回家收拾行李就準備上飛機,「結果在莎翁節的劇場裡,我居然掉下眼淚,這在我畢生觀劇近千齣裡,是非常難得的現象,當時我就決定找個機會製作一個華語版本!」後來楊世彭導演跟果陀劇場提及想製作這齣戲的想法,一度還擔心議題涉及漸凍症跟死亡會太沉重,深怕會害劇場賠錢,「當初我推薦這齣戲給果陀劇場時,僅希望導一齣動人的戲,不要賠太多錢,沒想到這齣討論病痛及死亡的戲,到了今天,還在與觀眾見面!」楊世彭導演還打趣地說,自己雖然年紀大了,但希望還可以有機會見證到《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邁向400場的演出紀錄!
國寶級演員金士傑說,一開始覺得這齣戲是個單純的小品,用小題小作的方式切入,沒想到演出後會一場接一場,像是小兵立大功,現在已演出突破300場,有種喜出望外的感覺。「我跟阿亮兩個人在每場戲保持切磋,上場前彼此安靜,演完後喝點小酒聊聊,隔天就能產生新的光芒。當演200場之後,兩個人都有了點歲數,酒喝都很小心克制,大概體能上也有點什麼變化吧。如今300場是個喜事,但也明明白白的是個時間歲月的累積,換句話說,就是年紀大了。我自己很喜歡也很享受演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尤其年紀大了竟然在心理上也不疲倦,「值此亂世,由衷的期待著每一場戲能夠散發小小光亮。」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突破三百場感恩茶會)
一齣舞台劇只有兩位演員,卻能一演12年還超過300場,讓卜學亮更是意外而感謝,他有感而發說,「幾年前還想著是不是演個十年…或是演個300場之後,就差不多可以下台鞠躬,和米奇這個角色說再見!如今,眼看著馬上要達成自己原先設下的目標,該不該和角色說再見?反而有些不知如何才好!且行且走吧!300場之後,每一場就當成最後一場,好好珍惜自己演出的時刻 !」卜學亮也玩笑回顧,「當初在決定接本時,其實是有猶豫的,要不是受小燕姐的大力推薦還差點就錯過了呢!也幸虧有接演這個劇本,得到了很多啟發,也解開一些過去的結,明白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就如同戲中的角色米奇一樣。」
除此之外,病友家屬及工作人員代表也蒞臨現場,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病友家屬代表沈心惠女士表示,「十二年前,在看到這部戲劇搬上舞台後,其實特別感動,也期望未來有機會能邁向五百場,像蝴蝶效應一樣感動世界。」另一方面,陪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走過十二年的舞台監督黃諾行,象徵著這齣劇背後辛苦的工作團隊,今天也特別出席茶會,透露「其實在巡迴演出的前期,時常在幕後聽到一些台詞都會格外想哭。而作為一位技術人員,能夠完成一部三百場的戲劇,人生實在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