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動員逾百人工作團隊籌備 「橘子岸到頂超級馬拉松」挑戰極限

記者柯宗鑫/綜合報導

由橘子關懷基金會舉辦,目前全國唯一總升降4,957公尺、總長度178.47公里的「橘子岸到頂超級馬拉松」,今(3/5)日舉辦賽後交流會,包括橘子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陳秉良、國際A級賽道丈量資格的趙子文丈量員、知名陪跑教練暨賽務長黃崇華教練、中華安全救護促進協會的醫療機巡統籌劉禹良理事長、「超馬醫師」李俊昌、跑齡僅6年的上班族葉霞琴小姐,以及臺灣首位挑戰四大極地超馬的女選手暨藝人林又立,共同分享辦賽、參賽過程。

▲ 橘子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陳秉良。(圖/柯宗鑫攝)

執行長陳秉良表示,這次以逾百人專業團隊、一對一跟車、急診醫療規格展現準國際超馬高難度籌辦實力。「橘子岸到頂超級馬拉松」以溯源臺灣百年文化、地理環境變化多端的「山海圳國家級綠道」為藍圖設計賽道,海拔高度、爬升曲線、氣溫變化等讓賽事被喻為國際罕見的各項因素,對籌辦團隊挑戰極大,同時也考驗著幕後人員的專業與應變能力。今年1月初圓滿落幕的邀請賽,共計有24名跑者挑戰、8位完賽,完賽率為33%。

國內唯一具國際A級丈量資格的趙子文丈量員說,「這條賽道的地形及長度較一般馬拉松路線複雜許多,在測量的過程中必須付出較多的體力及注意力,方能確保數據的正確性,是我在賽道測量工作中少見的挑戰。另外,由於賽道橫跨多種地貌,丈量前更需要周全的規劃時間安排及食宿配套、丈量當下的安全維護措施及交通維持計畫,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賽務長黃崇華教練分享:「一般定距或定時的超級馬拉松大部分是在固定場域範圍內的繞圈賽事,橘子岸到頂超馬是從A點移動到B點的長距離耐力賽,需要有不同於其它比賽的風險管理與挑戰。我們以符合國際馬拉松賽事規範,於賽道上每5公里就設置一處補給站,搭配選手群定點、巡迴或一對一跟車的安全維護機制。這場24位參賽選手的比賽,幕後團隊實際超過百人;換句話說,每一位選手就有6個工作人員全程監控與照顧。賽前籌備與規劃雖然複雜,臨場應變措施亦面臨嚴酷考驗與挑戰,但也盡可能做到周全及細緻。」

 

▲ 「橘子岸到頂超級馬拉松」賽後交流會,邀請賽務長黃崇華教練(左二)、國際A級賽道丈量員趙子文老師(右二)、醫療機巡統籌代表劉禹良理事長(右一)分享本次準國際超馬賽的籌辦過程。(圖/柯宗鑫攝)

醫療機巡統籌代表劉禹良理事長補充,此賽事路程遙遠且多變,小至擦傷、嚴重至高山症的因應,還有救護站設點等問題,都需周全考量,「我們特別要求賽事醫療團隊需全數為急診專科出身的醫師及護理師,此外現場八位機巡人員皆為中、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等於是以最高規格進行人力配置,相較其他賽事醫護規格,可說是為橘子岸到頂超馬賽組了全臺最高規格的醫護團隊。」

▲ 交流會另外邀請臺灣首位挑戰四大極地超馬的女選手暨藝人林又立(左二)、「超馬醫師」李俊昌(右二)、菁英跑者葉霞琴(右)分享參與賽事的體驗。(圖/柯宗鑫攝)

第二次參賽、本次總冠軍也是唯一成功挑戰賽道全長178公里的「超馬醫師」李俊昌提到,雖然他在終點玉山界碑敲鐘的那一刻看起來沒事,但猶記當下寒流前夕氣溫僅攝氏4度,而自己比賽中其實「撞牆撞得頭昏眼花」,最後是靠他的醫師專業,從生理學及解剖學角度理解自己體能的變化,運用最科學的方式因應各種狀況才得以完賽。

身為臺灣首位蒐集國際四大極地超馬賽的女選手,林又立表示相當佩服參賽選手和辦賽團隊,她自己在過去比賽時體認到,超馬就是一場場擊潰自我再重建的過程,不斷把自己逼到盡頭,才知道自己的潛能和意志力竟可以如此強大,這就是冒險的實踐。她說:「體驗過超馬的苦後,覺得沒什麼事可以擊敗我了!」

▲ 林又立親自示範在交流會活動現場設立的「岸到頂山海圳體驗區」。(圖/柯宗鑫攝)

橘子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陳秉良表示:「冒險絕非只帶著滿腔熱情,而是以科學務實的精神,從準備、啟程和冒險過程中,認識風險、制定計畫,找到實踐冒險的意義與價值,這也正是基金會持續推動的冒險教育倡議;展望未來,賽事將面向國際,帶領國內外青年及頂尖跑者,一起突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