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同時鎖定中國報復性關稅加碼反制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展開對東南亞國是訪問,首站抵達越南,並於共產黨機關報《人民報》撰文強硬表態:「貿易戰、關稅戰不會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
東南亞此行涵蓋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時間從4月14日至18日,首站越南預計留訪兩日。習近平強調中越兩國應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穩定,並打造開放合作的國際經濟環境。
習近平特別提出,要深化中越在傳統產業與供應鏈的合作,並擴展至新興領域,包括5G、人工智慧(AI)與綠色發展,同時歡迎更多優質越南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並鼓勵中國企業赴越南投資設廠。
根據中國商務部資料,2024年中國已僅次於新加坡與南韓,成為越南第三大外資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柬埔寨最大外資來源,以及馬來西亞第三大投資國。
外電報導指出,越南長年仰賴出口,尤其與美中兩大市場密切相連。中國目前為越南最大貿易逆差國,雙邊貿易中中國出口至越南商品價值約為越方出口之1.6倍。過去數月,美方已多次表達對越南貿易順差擴大與潛在轉口行為的關切。
分析師認為,越南既需避免因「產業轉單」效應,而承接過多中國轉出的產能,造成貿易順差擴大,同時又必須注意與中國深化經濟合作之際,不至觸怒美國
觀察人士指出,習近平此行除了與其他國家拉攏經濟合作關係,更企圖與美國的「關稅主義」對抗,塑造中國為地區穩定力量與多邊合作守護者等形象。根據《路透》報導,越南與中國預計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包括:鐵路建設、農產品貿易、綠能與科技發展等,象徵雙方深化雙邊經濟連結的走向。
針對台美關稅談判,賴總統總統14日上午於總統府接見「社團法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及資訊與財金管理系等3系所友會」時指出,台灣歷經多次國際經濟挑戰,皆能化危機為轉機。總統強調:「台灣已與美方啟動第一階段的談判,目前進展順利。政府將此視為契機,推動台美合作深化,建立『台灣+1』的新經濟戰略」。
賴清德總統重申台灣追求與美國建立「零關稅制度」的目標,同時鼓勵台商持續強化對美投資與採購。面對中國對台經貿依賴風險,賴總統指出,政府正積極擴大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簽署投資與貿易保障協定,提升貿易多元性與全球抗壓韌性。他並強調,台灣將持續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深化與亞太先進國家的經貿鏈結。
總統強調,「唯有多邊拆除貿易障礙,才能讓台灣產品行銷全世界」。政府未來將整合行政資源,擴大海外布局,打造出口市場多角化戰略,確保台灣企業能穩定成長。目前,在美方推動供應鏈去中化與國安審查強化下,台灣「科技+民主夥伴」的角色更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