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娛樂專欄時尚熱門追劇電影音樂

追尋台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的足跡 史博館鐘桂英特展開幕

追尋台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的足跡 史博館鐘桂英特展開幕

【WoWoNews】國家博物館歷史於今( 28 )日舉辦「玩色.巧師:台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特展」開幕式,藝文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鍾桂英畫作的色彩世界中,共同感受她的藝術創作修養與無私奉獻,由此此次台灣藝術受到不可忽視的關鍵人物,也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工作者致敬。

文化部長李遠、國家歷史博物館長洪世佑、藝術家鍾桂英、工業技術研究院總科長餘孝先、策展人國家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長吳奕芳、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前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李幹朗等貴賓,共同見證了饒饒富意義的歷史藝術會。

(文化部長李遠(右)參觀「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展覽,並與藝術家鍾桂英(左)在其畫作〈藍的情趣〉前合影。)

文化部長大家李遠表示,近期內他來到史博館3次,分別參與了「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系列展覽,包含軍中畫家李奇茂、因牽扯四六事件被退學的畫家李再鶴,以及這次的客家女性畫家鍾桂英等3位「」,正好代表了100年來的3種重要樣貌。

同樣是客家人的李遠說,今天是第一次見到鐘桂英,卻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母親、祖母,雖然鍾桂英客氣地一直道謝,還問說“我的畫不是亂七八糟”,但其實鐘桂英本人及她的作品都讓他非常感動。號稱「浪漫溫柔野獸派」的鐘桂英作品最常使用的銘黃色、寶藍色、赭紅色,代表的是台灣的黃裳鳳蝶、翠鳥、山羌豐生命力。 94歲的鐘桂英非常優雅,破除客家女性、老師「辛苦」、「刻板」的印象,她完整地完成了照顧家庭、教學及藝術的夢想,更表現出代表客家女性的溫柔及強勁的生命力。 「是我該謝謝妳,在短暫的交會中,我的生命又再走一遍,想到自己浸淫在客家文化的成長歷程」。

(藝術家鍾桂英致詞)

藝術家鐘桂英說,自己努力教書40年,對學生盡一切該做的,「我不是最傑出的老師,但我教出了許多傑出的學生。」希望每個人對繪畫、色彩都產生興趣,讓生命更加豐富。

史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鐘桂英( 1931- )以她的畫筆記錄台灣社會與環境的變遷,她師承廖繼春,作品色彩艷麗、對比強烈,表現女性藝術家的柔韌與智慧,以及客家精神的堅毅,特別感謝鍾桂英捐贈展場中的重要作品《接觸》給史博館入藏。展覽呼應今年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主題「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項下3子題新科技、青年的力量與無形文化資產,運用工研院研發的「 XR智慧顯示創新多媒體技術」與「藝術家特化GAI生成系統」,讓觀眾在科技智慧系統引導下一生的古靈慫藝術藝術創作與經典藝術藝術作品。

(策展人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長吳奕芳(右)為文化部長李遠(左)導覽「玩色‧巧師: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介紹鍾桂英於1992年創作的〈林〉)

工業技術研究院總營運長餘孝先表示,科技的變化有時會帶來「驚喜、驚喜與驚嚇」,科技一定將與文化藝術結合,提供從創作到展示的新道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校長陳志誠是鍾桂英的學生,鐘桂英以她獨特的線條、色彩從文化大學建築系畢業的李幹朗教授則說,自己是鍾桂英現在最老的學生,他至今仍忘不了56年前每週教室裡期待著鍾桂英的出現,梭在學生間指導作畫的優雅剪影。

史博館說明,特展以「玩色」與「巧師」為主題,依鐘桂英創作時期分成3個單元演奏她在不同年代的藝術格局。 「青春逐光」單元演奏70年代的鐘桂英早期如何受到印象派與野獸派影響,自由奔放地運用歌詞,表演她為繪畫語彙的熱情探索。 「恣意用情」單元可進入80年代的鐘桂英色彩語言更加趨趨成熟,作品如《交響曲》以純粹的色彩構築視覺動作,表演「玩色」的極致魅力。 「清歡有愛」單元深入到90年代之後,鐘桂英色彩趨於沉穩,運用線條與色彩交錯,藝術家邁入晚年對生命的體悟與寧靜恬適之美。

史博館表示,策劃「大家的歷史・歷史的」系列特展,「大家」不僅指向廣大觀眾,也像徵享譽藝壇的「大藝術家」。系列中選定鐘桂英作為重要的前輩女性藝術家的代表,帶領觀眾回溯她以畫筆記錄台灣藝術發展的歷程,不僅向鐘桂英的藝術成就致敬,且回顧台灣戰後藝術發展的脈絡,演出了承先啟後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