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娛樂專欄時尚熱門追劇電影音樂

平地造林20年期滿持續輔導優化 創造平地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的最大價值

平地造林20年期滿持續輔導優化  創造平地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的最大價值

(平地造林20年期滿持續輔導計畫發布記者會啟動儀式)

【WoWoNews】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91年推動「平地造林計畫」,輔導農民及農企業轉作造林,迄今已營造13,492公頃平地森林,創造多元環境與社會價值。林業保育署今(1)日舉辦記者會表示,在行政院的支持下將啟動為期10年的「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畫」,針對已成林的平地造林推動更進一步的分流輔導措施,提升平地造林的生態系服務價值。會中也邀請參與平地造林的詩人吳晟與泰和興業董事長辜懷群共同出席,宣示在氣候變遷挑戰與永續發展目標下,將為臺灣建構更完整的農地綠色生態網絡。

平地造林計畫推行迄今營造的13,492公頃平地森林,已為台灣創造初步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廊道、景觀綠帶、微氣候調節等多重效益。林業保育署並運用平地造林成果,建置花蓮大農大富、嘉義鰲鼓濕地及屏東林後四林等3處平地森林園區。惟原本平地造林計畫目標樹種較為單一,且造林目的不明確,僅注重造林成活率,未要求修枝、疏伐等重要的中後期撫育措施,致有造林木後期生長形質不佳情形,景觀較為單一,甚至造林完成之後未來將何去何從的質疑,均是後續需要精進輔導之處。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致詞及說明「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畫」願景)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強調,平地造林已成為全球農業政策的共同趨勢,同時也是國際間積極推動農村景觀政策之一,不僅能增加平原地區的綠地面積,更為糧食安全及農地保存提供良好支持,且平地造林已為平地農業區的綠色生態網絡奠定良好基礎,後續將進一步分流輔導,「具木材生產價值」區位者將強化自然碳匯功能,增益淨零排放目標,更有助於提高國產材自給率;「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區位者將成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的延伸,也有機會認證為保育共生地OECMs(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踐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成為人類生活、經濟生產與生態保育和諧共生的場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參與平地造林的農地在20年屆期後,將依109年農業部評估團隊的盤點資料為基礎,按「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及「具木材生產價值」區位,藉由適性分流輔導措施,引導參與之農民及企業,強化平地森林在生態棲地、自然碳匯及木材生產上的永續價值。如屬「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區位者,政府將在未來10年提供私有農地造林人每年每公頃環境維護奬勵金新臺幣10萬元,辦理撫育管理、增植樹種、營造複層林及日常維護工作,另屬「具木材生產價值」者,則在未來10年分年進行造林木撫育,政府提供私有農地造林人每年每公頃8萬元環境維護奬勵金,並將引進專業工作隊協助造林人加強棲地優化或營林撫育等作業,未列入上述二區位者,可回復農業使用,或繼續參與本次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畫。

(彰化溪州綠意盎然的平地森林,提供民眾休憩的好所在(林煜幃攝影))

至於臺糖公司的平地造林地,考量該公司政府官股佔絕大多數,應分擔環境與碳匯的公益責任,因此其平地造林經評估具有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之區位,未來10年將給予環境維護獎勵金每年每公頃新臺幣1萬元,另也會視狀況委託專業團隊協助棲地優化營造;至其具農林生產價值區位者,則尊重該公司意願,可轉型有機友善農業生產或由林業保育署協助朝混農林業等多目標經營。

詩人吳晟也來到記者會現場,以見證人之姿,分享當初把農地轉作種樹、由單一作物轉變為多樣樹種的歷程,在逐漸工業化的彰化鄉鎮營造充滿綠意的「純園」,是對臺灣土地及文化深耕的展現;位於屏東高樹鄉的泰和農場以20公頃土地保存近3.5萬種植物,成全球最大熱帶、亞熱帶植物庇護所,並參與平地造林逾93公頃。泰和興業辜懷群董事長認為,保種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而平地造林是植物方舟計畫最重要的支持!長期研究平地造林的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顏添明教授則強調維護具棲地景觀價值平地森林的重要性,也是應對氣候變遷的有效策略。

與會貴賓在記者會上共同啟動「平地造林20年期滿輔導計畫」,宣示平地造林邁向下一個里程碑!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即將在各地分區辦理政策說明會、輔導工作坊、職能培訓,協助造林人了解作業規範與輔導機制,培力專業工作隊之生態與林業技術,強化權益關係人的實務知能,為優化平地造林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