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交通部觀光署署長陳玉秀、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立法委員張雅琳、立法委員吳思瑤、文化部長李遠、國立故宮博物院政務副院長黃永泰、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總顧問龔卓軍、品牌商展總監汪麗琴,一同宣告2025臺灣文博會正式開幕)
【WoWoNews】2025臺灣文博會今(1)日在文化策展展區松山文創園區舉行開幕式,自去年首度在臺南辦理創下開幕至閉幕每天不間斷的排隊人潮,今年重返臺北的文博會,規模及參與廠商數量皆創下歷年之最,預期也將創下65萬人次參與的新紀錄。開幕式由文化部長李遠、立法委員張雅琳、立法委員吳思瑤、總顧問龔卓軍、品牌商展總監汪麗琴,共同宣告2025臺灣文博會即將展開。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邁入夏天尾端的8月是一個有颱風又炙熱的時節,「但是還好有文化讓大家可以停下來想一想」。李遠說,唸生物的他,最印象深刻的是大學時同樣在令人昏昏欲睡的夏天課堂上,老師說的那句話,「因為羊水與海洋的PH值一致,所以海洋是生命的起源」;而在這個擁有生態多樣性的海島國家,臺灣也理所當然的成為「海洋之子」。
(文化部長李遠(中)與立法委員吳思瑤(右邊)參觀「臺灣萬水」地方特選館,由策展人黃偉倫(左)導覽。)
李遠說,2025臺灣文博會選擇以「水風景」為主題,正好能讓我們重新看見臺灣從海防、堤防,甚至因為政治因素限制走進山裡接觸霧林等,一切與水隔離的過去,到如今限制打開了,但在開始面對海洋及水可能帶來的災害時,臺灣的勇敢、冒險,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及追求自我療癒的過程,正如臺灣歷史上總遭遇一次次的重創,但卻總能在不斷地摧毀及重建過程中往前走。「8月是一個療癒的月份」,李遠特別邀請大家參觀文博,也順道走到緊鄰松菸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同時也可以一起關注即將在大阪展開的「We TAIWAN」文化世博,一起用文化療癒自我。
文化部表示,今年文博會的年度主題「水風景」,展現出臺灣作為川流海島所孕育出的獨特文化生態系,也象徵文化如水般流動、多元且深入日常。開幕式特別邀請貴賓手拿水波燈,以色彩的渲染乾冰意象,象徵文博會開展形成的一片水風景;並邀請原住民創作歌手丹耐夫.正若演出專輯《林班歌》內曲目,歌聲中唱出臺灣自然生態霧林帶的獨特性,以及林業發展中原住民擔任「林班」工作主力的生活,也正呼應「水風景」4大主題中的「穿霧之境」,希望開啟觀展者的五感,親身感受生態循環與文化傳承交織的動人篇章。
(文化部長李遠(右2)、立法委員吳思瑤(中)及張雅琳(左2)在《穿霧之境》之境展區,體驗臺灣氣味風土的香氛。)
文化部表示,即將於明天率先在松山文創園區開展的文化策展,將從「水風景」延伸出「接海之島」、「有河之靈」、「穿霧之境」到「臺灣萬水」4個展區,不只帶給大家認識臺灣水文化的多樣性,也引導大家重新思考人與環境、文化與自然之間關係。尤其今年特別加入更多沈浸式體驗,無論是聲音、氣味,甚至是走讀活動,將讓大家在觀展的過程,留下更多難忘的文化感官記憶。
總顧問龔卓軍特別以作家吳明益對於河流的3種詮釋分享,包含河流作為母親滋潤大地是重要的水資源、河流也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而直到今日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河流成為暴力的洪流。2025臺灣文博會從去年開始構思,到此時此刻臺灣許多地方正遭逢嚴重水患的時刻,也正提醒大家如何面對「水風景」的3大面向。
文化部表示,「文化不只是殿堂中的表演與展覽而已,而是如同水一般,一直都在我們的日常裡。」文博會辦理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大家有機會更親近藝文且親身參與其中,看到臺灣文化的豐富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潛力,也期待這股文化能量能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