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聖偉 / 報導
臺東紅烏龍茶的甘潤與蜜香不只留在舌尖,更逐漸轉化為一股推動臺東鹿野地區農村轉型的力量。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近年透過「農村好店」計畫,協助茶農與在地業者重塑品牌、活化空間,及結合體驗,串連多個店家與產地,讓一杯茶不只是飲品,更成為打開地方文化與農業價值的鑰匙,逐步將台東縱谷形塑為以「紅烏龍茶」為核心的重要亮點。鹿野的「林旺茶園」與「屾茶」,即展現農村好店計畫下的新風貌。
用心堅持、友善大地的高品質好茶
林旺茶園從零開始,在鹿野這片土地上學習種茶、製茶、品茶,一直以來秉持「友善大地,健康好茶」的初心,堅持環境永續,並榮獲五星級衛生安全製茶廠評鑑。改造後的空間以老屋新生為主軸,保留一路走來的歷史痕跡,搭配現代簡潔設計,讓消費者在喝茶時也能感受與土地的連結,除了能在嶄新空間品茶,林旺茶園的紅烏龍-茶巧克力,也讓老顧客回流、新旅人駐足。
好地出好茶、細品雙山故事
屾茶由青年夫妻黃建瑋及曾盈楹所經營,「屾(ㄕㄣ)」為兩座山的意思,象徵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也代表著南投女婿及臺東媳婦,兩夫妻以紅烏龍為主角開發多元產品,熱銷品牌聯名商品也讓許多茶酒愛好者慕名而來,屾茶不僅僅是茶農,也是製茶師、品茶師及甜點師。空間設計以簡約風呈現,讓喝茶成為一種生活風格的選擇,也吸引年輕世代將紅烏龍重新納入日常生活。
茶香傳承 轉型再造新風貌
農村好店不僅僅只是拓展服務與轉型可能,也提升農村特色店家的吸引力,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今年入選農村好店的「博雅齋自然茶園」,以具有獨特風味的紅烏龍茶,廣受外界好評,國內外獲獎無數,且在農業部受到肯定授予「茶業傑出貢獻獎-紅烏龍推手」,博雅齋在環境永續的貢獻,獲得鄧白氏ESG標章,並執行各項SDGs指標、碳足跡查證與減碳製程。二代百大青農簡睿宏表示,透過農村好店計畫,將零售門市專業化分工,執行企業化轉型,未來將結合生產場域及商辦空間,成為推廣紅烏龍國際化的公司總部據點。
同為今年度入選「農村好店」計畫的「龍芳茶園」,由第二代接手發展,持續推動無毒栽培與手工製茶的理念。龍芳茶園擁有超過30公頃腹地,是鹿野最大的茶區,長年以茶葉批發為主,近年則積極轉型升級,規劃「有點紅茶業」新品牌,朝向精緻化發展,未來消費者可在新場域一覽茶園美景,以及自助式茶席體驗。龍芳茶園二代經營者廖柏榮表示,期望透過農村好店計畫結合茶園景色與食農體驗活動,打造一處兼具產地故事、體驗教育與旅遊接待功能的紅烏龍茶場域,讓茶產業不再只是生產,更成為文化與旅遊的體驗平台。
一壺好茶的力量,正在臺東悄然發酵
臺東紅烏龍茶自推廣以來,已逐步走向品牌化與精品化發展,其獨特的蜜果香氣與甘潤口感,不僅廣受國內市場喜愛,也逐漸開拓國際市場。農村水保署藉由輔導農村好店串聯產業節點,不僅提升消費體驗,更讓整體茶產業鏈結更緊密、服務更完整。
未來,臺東分署將持續推動農村好店升級轉型,配合紅烏龍茶產業發展策略,促進農村品牌整體能量提升,進而吸引更多旅客深入農村、認識茶文化,讓「臺東紅烏龍」不只是好茶的代名詞,更成為農村生活美學的代表。
這篇文章 鹿野茶鄉轉型進行式 農村好店翻轉紅烏龍文化日常 最早出現於 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