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開幕,文化部主秘林宏義(左5)、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右5)、宣傳大使陸小芬等合影。)
【WoWoNews】文化部「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今(12)日登場,開幕片蒙古電影《狼群總在夜晚來臨》為電影節揭開序幕,宣傳大使陸小芬站台力挺,推介電影節精彩影片。即日起至9月21日,為期10天,同步於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臺中大魯閣新時代威秀影城、嘉義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高雄喜樂時代影城高雄總圖店及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6縣市,精選21部電影、免費放映70場,邀請民眾展開一場充滿生命體悟的文化之旅。
文化部主任秘書林宏義、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任高玉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電影《孽子》導演虞戡平、《搖籃凡世》導演張吉安、《KANO》導演馬志翔、監製魏德聖、《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等出席今日開幕式。
(「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宣傳大使陸小芬(左)與新銳導演陳聖元(Martin_Rustandi)最新力作《新來的小朋友》(Tuned_In)主角Zane合影)
文化部主任秘書林宏義表示,「世界民族電影節」邁入第4年,從蒙藏民族電影擴及全世界民族,也納入臺灣原住民族、新住民及性別平權等面向,「尊重多元、彼此瞭解」,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多元族群的相互理解,可說是在「世界民族電影節」中充分地展現。《桂花巷》、《孽子》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數位修復下,也在電影節中與大眾見面,尤其《桂花巷》女主角陸小芬日前受邀與文化部長李遠重返《桂花巷》的拍攝地點澎湖,擔任文化部「百大文化基地」的首位帶路人,今再度擔任電影節宣傳大使,展現對文化藝術的熱情支持,也帶動「百大文化基地」的發展。
電影節開幕片《狼群總在夜晚來臨》由澳洲導演嘉布麗葉兒布雷迪(Gabrielle Brady)執導,透過一個蒙古家庭的視角,細膩描繪在氣候變遷與城市化壓力下,蒙古社會所面臨的文化流失與身份重構,這部作品不只是關於氣候變遷的警示,也是一封寫給遊牧文化的情書。閉幕片則帶來臺灣首映的《與達賴喇嘛談心:尋找幸福的智慧》,透過達賴喇嘛以第一人稱述說的方式,帶領觀眾走入他90年的人生歷程,片中不談信仰,而是邀請觀眾跟他一起探索人生幸福的智慧,並從中找到一種面對現代世界的希望與指引。
(「2025世界民族電影節」開幕片為蒙古國電影《狼群總在夜晚來臨》)
今年電影節規劃「世界民族大觀」、「亂世浮生路」、「電影是本書」、「成長出發吧!」及「性別平等了沒?」5大單元,選映21部深具國際視野的影片,其中更有多部精彩國片,包括去(2024)年甫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的《A面:我的一天》、透過孩童視角端看不同國家民族身分認同的《新來的小朋友》、最振奮人心的《KANO》、重現日治初期臺灣女性歷史命運、以原汁原味臺語版放映的《桂花巷》,以及於臺灣戒嚴時期拍攝唯一一部同志電影《孽子》。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表示,「世界民族電影節」辦理至今,逐漸擴大成為廣納臺灣各族群及全世界民族影片的民族影展,深受民眾喜愛。今年以「跟著電影去旅行」為主題,將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區的獨特故事與文化風貌藉由影像呈現給觀眾,透過了解不同民族的故事、歷史、傳統與情感,相信更能促進彼此的和諧共融。
電影節今年持續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025故宮亞洲藝術節-馬來西亞月」合作,播映馬來西亞電影《搖籃凡世》;國立臺灣文學館現正展出「意料之外神展開:踏上文學銀幕奇幻之旅」,電影節特別選映多部文學改編電影,帶領觀眾一探文學改編電影的多重可能性;嘉義文創園區將由影視聽中心映前導讀,回望《桂花巷》這部以嘉義為故事背景的經典電影;花蓮文創園區則規劃與在地文化結合的各種體驗活動,讓文化在地方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