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葡萄酒界打滾多年、擔任義大利著名酒莊 GAJA 合夥人的顏萬威,曾被視為跨國紅酒產業的代表人物,然而,這位長期深耕歐洲市場的企業家,如今投入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心產業」。
今年三月,顏萬威的太太意外離世。那段時光,他形容自己「經歷了生命最黑暗的時期」。太太生前熱愛花藝,關心身心靈療癒,這份對「心」的重視深深影響了他。
「療癒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學會與痛苦共處。」他說。從失去摯愛的悲痛中,他重新理解了「療癒」的本質,也決定將這股力量轉化為行動——以心為出發點,成立「一流的心社群團隊」。
用真心,重新定義「產業」的價值
「一流的心」這個名字,象徵著顏萬威的信念——以真心經營、不計較得失,並追求共好。他希望運用自身的國際經驗與商業資源,推動台灣「心產業」的長期發展,讓療癒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能落實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顏萬威自費開設一系列心產業體驗課程,讓社群成員透過藝術創作、芳療、聲音療癒、正念課程與溫罐調理等方式,親身體驗「放鬆」帶給身心的真實改變。
他相信,「當人被理解、被療癒,他會重新相信世界,也重新相信自己。」
「心經濟」崛起——從個人需求到產業契機
顏萬威觀察到,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焦慮與失眠的狀態,「心靈療癒」早已成為最真實的生活需求。當物質滿足後,人們開始追求情緒平衡與心理幸福,全球市場因此邁入「心經濟」時代。
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八成民眾願意為舒壓與心理健康付費。療癒的形式也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按摩、瑜伽或芳療,而是延伸至心理諮商、聲音療癒、花藝、藝術手作、精油調香與中式溫罐調理等更多元的整合方案。
「被療癒是永續的需求,學會療癒則是未來的趨勢。」
顏萬威堅信,只要人類還有壓力、還渴望幸福,心產業就會持續成長,甚至成為下一個文化核心。
「利他即利己」——讓療癒成為共創機制
顏萬威推動「一流的心」的最大特色,是以「利他即利己」為核心理念。他為團隊學員提供啟動資金,協助他們在生活、學習或創業上踏出第一步;同時鼓勵成員投入療癒相關領域——無論是芳療、藝術、教育、花藝或身心調理,皆可成為心產業的一環。
在他看來,這不只是扶植個人發展,而是一種社會循環。當學員的生活與心態改善,他們的正向改變會影響身邊的人,進一步帶動整個社群與產業的發展。
「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當你變好,你的改變會感染更多人。」他說。
這樣的善意循環,也正是「一流的心」希望實現的社會價值——從個人成長,帶動社會改變,最終創造共好。
共創計畫——以真心推動改變
顏萬威表示,共創計畫的理念很簡單——用團隊現有的商業資源,幫助有心想改變的人,一起創造價值。他將紅酒事業的部分利潤轉化為「共創基金」,參與者透過「實名認購原酒」的方式加入,以真實商業資產為基礎,轉換成啟動資金,幫助人們從生活、學習、身心療癒、甚至創業發展上重新出發。
「有的人用這筆啟動資金去學芳療、花藝、聲音療癒;有的人用來改善生活、重整自己;也有人最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
我們不強調創業,而是希望他們先變好,當一個人穩了、有力量了,他自然會帶動更多人。」顏萬威說。
「很多人一開始是因為生活卡關、情緒崩潰來參加體驗課,但在共創計畫中,他們慢慢找到信心。當一個人重新相信自己,也會讓整個世界變得更溫柔。」顏萬威微笑說。
目前,有許多學員透過共創計畫獲得啟動資金,並在團隊的陪伴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也有人單純改善了生活品質,重新有笑容。
願景:讓心產業成為台灣的下一個文化力量
「台灣的軟實力很強,只是很多人被壓力壓得忘了自己的熱情。
我希望有一天,大家可以以『心』為業,把療癒、藝術、美學、教育、文化都融合在一起,這不只是產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顏萬威認為,心產業的本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支持」。
從芳療到藝術、從聲音療癒到溫罐調理,這些不同形式的實踐,都朝向同一個方向——讓人重新感受平衡與連結。
當更多人願意從幫助別人開始,整個社會就會走向更正向的循環。
這篇文章從釀酒到療癒——顏萬威以「一流的心」打造台灣心產業共好新時代 最早出現於 Ame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