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在臺灣是女性癌症第1名、死亡率第4名*,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很高,大家以為「手術切乾淨就沒事了」,但早期乳癌、特別是荷爾蒙陽性的患者,術後其實還藏有「未爆彈」!
本篇邀請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吳曜充主任、洪琬瑜主治醫師帶您了解「拆彈」關鍵,平安規避4大潛藏高風險因子。
手術≠終點!小心潛在的「復發炸彈」
吳曜充醫師指出,亞洲族群的乳癌罹病高峰在 45~50歲,相比其他人種多在 60~70歲發生,來得更早、也更容易被忽略、對家庭與人生衝擊更大、術後保養期也更久。他說:「我們確實希望保護患者 30~40年,但這麼漫長的歲月要消解復發風險相當不容易。所以必須更著重預防復發,這是臺灣女性刻不容緩要積極面對的挑戰。
洪琬瑜醫師表示,乳癌因形態不同、治療方法也各異,其中約有七成的是「賀爾蒙陽性(管腔型)乳癌」,這類患者若能早期發現並及時手術,治癒率相對較高,但手術完也須持續輔助性治療,更要注意幾個高風險因子:腫瘤大小、癌症侵犯淋巴結多少顆,還有 Ki-67指數(細胞增生指數)以及腫瘤分化程度。
因為腫瘤樣貌相當多,醫師需依據患者腫瘤類型、大小、期數等制定治療方式。腫瘤越大復發風險越高,腫瘤在身體裡會慢慢長大、可能將癌細胞轉移到肺部、肝臟等身體各處,轉移第一站通常就是淋巴結,因此淋巴結的顆數與轉移情況,就成為癒後的重要指標,超過4個復發風險相對較高。
拆彈新助攻-細胞週期抑制劑可望降低3成風險
採訪前,吳醫師剛完成一場手術,本來預期患者腫瘤還小、影像檢查淋巴結也顯示沒有轉移,沒想到開刀才發現三顆淋巴結中已有兩顆出現癌細胞轉移!他無奈表示,「淋巴結轉移對病人或醫生來說,並沒有很明確的規則可循。有些賀爾蒙陽性的病人化療效果不好,即使清楚那樣的『子彈』可能打得不夠精準、不夠強、容易復發,也只能照標準治療。但現在就會建議使用『細胞週期抑制劑』來輔助治療。」
細胞週期抑制劑原本是設計治療已出現轉移的患者,後來因為療效非常好才逐漸應用在術後、尚未明顯遠端轉移的高復發風險的患者,作為輔助藥物治療以減少復發。隨著這項藥物被納入健保給付,確實幫助了不少家庭,他曾收治一位單親媽媽,難以負擔醫療費,她病情復發後立刻轉移到肺部,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吳醫師團隊立即為她使用細胞週期抑制劑,沒多久肺部狀況迅速改善,至今兩年情況穩定,她也能繼續工作、撫養小孩。
對此吳醫師頗有感觸:「其實我常想,細胞週期抑制劑如果能提早發現,我們是否可以避免更多悲劇產生?以前明知道患者是高復發族群,也很積極治療了,但仍在3~5年後無可避免地復發。」如今看到患者使用細胞週期抑制劑效果很好,他更加感慨,如果能在術後使用細胞抑制劑作為輔助治療,至少能降低三成以上復發風險,很多病人及至家庭都能受惠!
不過細胞週期抑制劑雖已納入健保給付,但仍有符合適應症但未能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患者,目前自費使用藥費每月仍達7萬多元,對一般家庭負擔仍然不輕。吳醫師也呼籲:「如果病人對治療反應良好,是否能讓部分病患延長治療週期?是否可以放寬健保條件?細胞週期抑制劑不只對已轉移患者/早期乳癌高復發風險患者有效,也應該考慮納入全部患者,讓更多病人受惠。」他進一步指出,政府開放可明顯減少復發的藥物,是很正向的醫療政策;但也需要民眾更有意識,乳癌初期的轉移病沒有想像中的樂觀,應主動跟醫師討論輔助治療的可能,積極配合回診追蹤。
吳醫師也觀察到:「乳癌篩檢病例量的提升, 我們發現3、40幾歲的年輕患者愈來愈多,這是需要被重視跟認真對待的。雖然年輕患者整體治療反應通常比較好,但如果已出現淋巴結轉移而需接受化療,她們往往還未結婚生子,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與身心創傷,是往後很長一段人生要面對的。」
細胞週期抑制劑的介入可能會對這個困境有所幫助,國外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可以減少患者接受化療的需求,減少相關副作用等。吳醫師堅信不遠的將來,這個藥物一定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現在已經幫助約七成的乳癌患者有效減低復發機率,這是一個很棒的事情。」
注意「4以上,3搭523」,別輕忽留下復發引信!
那麼患者術後可以注意哪些指標,以防止身體裡的未爆彈呢?醫師指出最核心的就是這四點: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或轉移3顆以下合併以下條件:
• 腫瘤≥5公分
• Ki-67≥20%
• 腫瘤分化程度第3級
這些因子就像潛在引信,任何一項存在都應提高警覺!若民眾符合上述情況,一定要跟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細胞週期抑制劑,以降低復發風險。乳癌雖然及早發現腫塊,腫塊越小轉移淋巴結的機會就越低,但仍有例外。醫師提醒,除了平時留意身體變化,一定要配合定期追蹤檢查,注意四大風險指標才是正確預防觀念。
現在面對潛在「復發炸彈」,已有「細胞週期抑制劑」這項拆彈武器,能幫助患者降低約三成復發風險。病友們也要充分了解自身狀況,勇於提問與醫師共同規劃治療,才能真正拆除未爆彈,安心邁向康復之路。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乳癌為女性癌症第1位 乳房健康三部曲不可少》 https://www.mohw.gov.tw/cp-3163-28149-1.html
這篇文章 早期乳癌術後還有「未爆彈」?醫師指出4大高復發風險因子 最早出現於 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