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臺法文化獎」得主盧松(Victor LOUZON),為索邦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專注於研究臺灣1945年政權轉變的歷史進程。(Victor LOUZON提供))
【WoWoNews】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創設的「臺法文化獎」,今年9月8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召開第29屆評審會議,評審團共評選出2名獲獎者,分別為淡江大學榮譽教授吳錫德及巴黎索邦大學副教授盧松(Victor LOUZON)。
吳錫德為淡江大學法文系榮譽教授,在淡江大學任教近40年,曾任淡江大學法語系主任、法語學院院長等,指導近3000名學生。他於1996年創立「中華民國法語教師協會」、2014年創立「臺灣法語譯者協會」,更在臺灣籌辦首屆世界法語日活動,以及創設法文翻譯獎,為表彰其貢獻,法國政府於2016年授予「學術棕櫚勳章」。吳錫德亦撰寫多本重要教學著作,為臺灣的法語學習者奠定重要的基礎。
(第29屆「臺法文化獎」得主吳錫德,淡江大學法文系榮譽教授,在臺灣創立法語相關協會及籌辦首屆世界法語日活動,並創設法文翻譯獎及撰寫多本重要著作,為臺灣的法語學習奠定重要基礎/照片:吳錫德提供)
盧松為索邦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專注於研究臺灣1945年政權轉變的歷史進程,曾撰寫多篇重要論文,並為大學部1年級至碩士班學生開設臺灣史課程。2023年撰寫《祖國的擁抱:1947年臺灣的去殖民化與暴力》,是首部以法文深入探討228事件,以及對臺灣、中國當時各政權與日本關係史影響的專著。盧松期待未來能帶領碩士班學生前來臺灣進行實地研究、與中研院共同舉辦聯合學術會議,並推動228事件相關書籍的翻譯工作,持續讓臺灣政治歷史躍上國際學術交流的舞台上。
「臺法文化獎」自1996年起由文化部(前文建會)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共同辦理,以公開徵件方式徵選,評審會議由臺法雙方逐年輪流於臺北及巴黎召開,每年於法蘭西學院公開舉行授獎儀式。本屆「臺法文化獎」由文化部長李遠、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史蒂恩(Bernard STIRN)及臺法評審委員共同組成的評審團於巴黎選出得獎者。
「臺法文化獎」於2006年起將徵件範圍擴及為全歐洲,表彰在法國、歐洲及臺灣推動臺、法、歐文化藝術交流具特殊貢獻的機構或人士,期待藉由「臺法文化獎」持續激勵深耕臺法、臺歐文化交流且卓然有成的單位或人士,促進雙邊更多面向的文化合作與交流。
,為索邦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專注於研究臺灣1945年政權轉變的歷史進程。(Victor%20LOUZON提供).jpg)
,為索邦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專注於研究臺灣1945年政權轉變的歷史進程。(Victor LOUZON提供).jpg)



體恤子弟兵明亮(後排左)、陳思瑋(後排右)與Give%20me%20five少女隊的辛苦jpg.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