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蘋果財報亮眼卻陷壟斷爭議 民團轟:Safari把用戶鎖死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報導指出,儘管蘋果在最新一季財報交出亮眼成績,營運利潤持續攀升,但歐洲與開放網路倡議團體卻對其「限制瀏覽器自由」的作法再度提出嚴厲批評。根據Open Web Advocacy(開放網路倡議組織)的聲明,蘋果在iOS系統中持續對非Safari瀏覽器施加限制,形同「壟斷網路入口」,導致創新停滯、開發者困難重重。

歐盟在今年3月強制推動《數位市場法》(DMA),要求蘋果從iOS 17.4起允許第三方瀏覽器使用自有引擎,打破長期以來只允許WebKit(Safari 核心)運作的政策。表面上蘋果做出讓步,但實際作法仍設下法律、技術與審核流程等多重障礙,使開發者難以真正推出非WebKit瀏覽器。

根據Open Web Advocacy的調查,15個月以來,包括Google與Mozilla雖已著手研發自家引擎版本,但至今尚未有一款能順利上架。蘋果甚至在日前DMA研討會中聲稱「不知道為何沒人成功推出」,此番言論引發開發圈與監管機構譁然;該團體怒轟:「蘋果非常清楚問題所在,卻選擇不解決,這根本是蓄意阻礙競爭」。

Open Web Advocacy直指蘋果此舉的背後動機與利益綁定息息相關,因為Safari被視為蘋果「史上毛利最高產品之一」,光是來自Google的搜尋引擎合作收益每年就高達200億美元,占整體營運利潤的14%至16%;若Safari流失1%市占,蘋果即可能每年損失約2億美元營收。

該組織認為,蘋果透過技術障礙壓制其他瀏覽器性能,刻意削弱網頁版App體驗,進而鞏固App Store生態與抽成機制,形成封閉壟斷體系,對網路創新與開放造成嚴重阻礙。

面對外界指控,蘋果發言人回應表示,該公司已依歐盟規範調整架構,否認存在刻意封鎖或拖延之舉。蘋果強調,開發者是否採用自家瀏覽器引擎為其自主決定,公司並未設限。

然而歐盟目前已啟動第二波調查,針對蘋果實質是否構成違規進行深入查核;若最終判定蘋果違反《數位市場法》,最高可被課以全球營收10%的罰款。

儘管蘋果在硬體與財報表現上居全球之冠,但軟體與開放政策方面的保守作法,正逐步引發更多監管與開發者反彈。隨著Google、Mozilla等陣營蓄勢待發,歐洲監管力道持續加強,瀏覽器市占恐成為下一場科技競爭與平台治理的核心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