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娛樂專欄時尚熱門追劇電影音樂

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 凝聚行動力 共創自然共融願景

(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獎_非營利事業組金級得獎單位)

【WoWoNews】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合辦第三屆「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分別以我國陸域及海域生物多樣性發展與策略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會中同步頒發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獎,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新竹分署以卓越生物多樣性發展策略榮獲非營利事業組金獎。

林業保育署自2009年起推動水梯田生態保育,關注保護區外的棲地復育與連結,並於2018年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透過政府跨部門合作與公私協力,串聯中央山脈至海岸的生態廊道,建立國家生物多樣性空間藍圖。因應全球203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修訂「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畫」,聚焦30 X 30保護區與保育共生地的保育目標、生態系復育及自然為本解方。同時,政策也強調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的參與,如與南庄蓬萊部落共管森林資源,推動物種復育與在地經濟發展,實踐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並重的理念,回應《生物多樣性公約》精神。

(新竹分署維護臺灣西北部與馬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榮獲非營利事業組金級)

TAISE董事長簡又新表示,為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並鼓勵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積極參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等國際倡議,TAISE今年持續辦理「2025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選拔出16件優秀典範案例,肯定獲獎企業及公部門積極回應國際議題及參與倡議,促使各界更關注生物多樣性。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以「永續林業、生態台灣」為願景,推動嘉南地區生態保育綠色網路計畫,規劃六大保育軸帶執行物種與棲地保育行動,並促成跨單位合作。針對山麻雀、諸羅樹蛙等瀕危物種推動棲地營造與生態給付,並結合社區巡守與友善耕作;另透過公私協力,活化廢曬鹽田為候鳥友善棲地。長期輔導社區推動林業計畫,發展在地特色與夥伴關係;與鄒族合作推動狩獵自主管理,傳承傳統文化與科學管理,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呼應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目標,有優異成果。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則致力於維護臺灣西北部與馬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積極利用「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媒合企業投入各類保育行動,如桂竹林更新、認養造林增進碳匯,結合原民知識修復步道促進文化與生態兼容發展,並運用智慧照明守護雌光螢族群。新竹分署亦推動海岸淨灘、地質監測與環境教育等行動,透過企業員工與民眾實地參與,深化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透過跨域合作與創新模式,有效促進生態系健康與社會共融,展現企業ESG與國土綠網結合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嶄新典範。

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表示,我國長期以來依循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推動方向,跨部會積極推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積極參與歷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掌握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並展現我國在原住民族參與、資源永續與企業責任等議題上的行動力與潛力。林業保育署呼應聯合國2030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推動我國陸域保育共生地(OECMs)認證,促進政府機關、原住民與在地社區組織、民間團體及企業等多元權益關係人協力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

林華慶表示,「企業參與」及「金融政策」已成為生物多樣性推動與實踐的重要角色,聚焦商業金融與生物多樣性間協同合作,林業保育署已完成「公司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媒合平臺」,成功媒合13家企業參與,藉由不同類型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復育專案,促進企業與自然保育行動對接,鼓勵企業ESG納入生物多樣性並融入經濟活動;另規劃研擬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及TNFD在地操作指引,履行社會責任和提升商業價值,共同守護台灣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實踐人與自然共榮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