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日前接受《The Verge》訪談時直言,當前的人工智慧(AI)市場已呈現泡沫化跡象,並將其比擬為上世紀90年代的網路泡沫。
阿特曼進一步指出:「當泡沫發生時,聰明的人往往會因某些真實潛力過度興奮,整體投資人是否對AI過度樂觀?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AI是否是近代最重要的發展?我的答案同樣也是肯定的。」
阿特曼暗指,當前的情境與1990年代末的網路股熱潮相似,當時那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至2002年間蒸發近八成市值,許多公司因缺乏營收與獲利能力而接連倒閉。至於「人工通用智慧」(AGI)的發展,阿特曼的評論則更趨保守,阿特曼認為此「名詞」正逐漸失去意義,強調產業界對AGI的激進預測應回歸審慎以待。
對於AI資金過熱的隱憂,市場上已有越來越多雷同聲浪,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蔡崇信、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阿波羅全球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Torsten Slok)近期接連提出預警。史洛克甚至直言,當前AI泡沫的規模可能超越當年的網路泡沫,且標普500前十大科技股估值已遠超過90年代水準。
矽谷研究機構Constellation Research執行長王瑞光(Ray Wang)認為,阿特曼的觀點部分正確,但需區分產業層次。王瑞光分析,AI與半導體整體供應鏈基本面依舊強健,長期投資趨勢穩固,但確實有投機資金湧入基本面薄弱的公司,形成局部估值過高。
市場對AI泡沫的焦慮在今年初達到高點,主因是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聲稱,能以不到600萬美元訓練出推理能力媲美國際巨頭的模型,挑戰美國科技巨頭動輒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布局;不過,此說法仍受到部分專家質疑。
阿特曼近期也坦承,OpenAI雖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有望突破200億美元,但公司仍未實現獲利。最新推出的GPT-5在市場反應上不如預期,部分用戶抱怨「直覺性不如前代」,迫使OpenAI恢復付費用戶對舊版GPT-4的使用權限。阿特曼同時透露,OpenAI未來將在數據中心建設上斥資數兆美元,藉此支撐推理服務與新產品營運需求,之後還可能透過規劃全新融資工具來籌措算力建設所需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