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細胞治療去中心化成趨勢 前醫後廠降本增效

細胞治療去中心化成趨勢,可望縮短冷鏈與運輸成本。圖/亞家生技提供

商傳媒|記者藍予希/台北報導

對癌末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傳統細胞治療除了必須往返醫院,製作專屬細胞製劑,有些還得送國外處理,一來一往耗時數週,隨著再生醫療嶄露頭角,細胞治療「去中心化」趨勢正逐步突破現有挑戰,國內更有業者研發出「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能就近在醫療院所打造「前醫後廠」,大幅縮短冷鏈成本與等待時間。

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今年6月已針對模組化、即時照護點(POC)等藥品生產方式發布指南,7月底修法納管正式上路。輔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陳雲翔指出,去中心化製造將成趨勢。「有別於傳統的集中製備,再生醫療所需的生物製劑,若採取在地化的照護點製造,不僅提升製劑生產的靈活性與效率,更能大幅減少冷鏈運輸浪費、降低潛在成本,讓創新的藥品生產方式,達到真正的綠色永續。」

亞家生技打造「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高度整合細胞生產與製藥技術。圖/亞家生技提供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細胞治療總收案人數已破2千人大關,凸顯再生醫療為癌末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與希望,不過相關技術平台發展,仍需符合法規與臨床程序。對於細胞製劑朝向「去中心化」生產,亞家生技運用核心專利技術,自主研發「微型智能細胞製劑廠」,提前將未來趨勢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解決方案。創辦人吳坤烈表示,「我們的優勢在於跨領域整合,從廠房規劃設計、軟硬體等機電設備,到品管品保認證與後續維護,全部都能一站式服務。」透過細胞製藥用無菌隔離裝置(YJ-Isolator),高度整合自動化流程,不只建廠用地可大幅縮小逾6成,根據估算,更能有效節省高達80%的用電與維護營運成本,同時降低50%的無塵衣耗損。

亞家生技細胞製備技術,除了有助於產業鏈自主化,更期盼引領綠色轉型。圖/亞家生技提供

吳坤烈強調,亞家生技目標不僅是優化製程,更期盼引領產業綠色轉型,「我們希望以此技術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碳中和細胞工廠,攜手台灣在全球細胞製造的供應鏈上,搶占一席之地。」除了有助於本土生技產業鏈自主化,更可望打破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的現況,讓先進治療有機會逐步擴展至偏鄉,在亞太這塊全球細胞治療持續成長的市場中,為台灣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