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2025全國海洋能源浮式風機平台設計創意實作競賽圓滿落幕

高中組決賽。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商傳媒|記者吳安妮/綜合報導

「2025全國海洋能源浮式風機平台設計創意實作競賽」已於114年8月20日至21日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工學院舉行全國總決賽,今年賽事歷經數月籌備與初選,最終共有來自全國各地24件作品入選,參與隊伍橫跨大專校院與高中職校,充分展現臺灣青年在海洋工程與再生能源領域的創新量能與實作實力。

大專組決賽。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計畫主持人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關百宸表示,隨著全球對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的重視,海域再生能源已成國際能源開發的重要趨勢,其中浮式風機能有效結合深水域風能資源,具備高度應用潛力與廣大市場前景;透過賽事平台激發青年對再生能源的認識與興趣,並以實作培養跨域整合與問題解決能力,將有助於我國在海域再生能源領域的人才培育與技術能量的長期累積。

本屆競賽分為大專組與高中組兩類進行。大專組決賽於8月20日登場,最終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上芭蕾」奪冠;亞軍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浮動張力調控繫纜系統」;季軍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被動式調質阻尼減搖穩定平台」;佳作則由南臺科技大學「海上不倒翁」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具阻尼發電功能之半潛平臺」獲得。

大專組冠軍作品海上芭蕾。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高中組決賽於8月21日舉行,冠軍為國立基隆高級中學「吃浪的粽子」;亞軍為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呼風喚電」;季軍為基隆私立二信高級中學「空氣與水力阻尼式半潛張力腿風機平台」;佳作分別為國立基隆高級中學「浮式風機平台」及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風眼穩塔」。

高中組冠軍作品吃浪的粽子。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

競賽主辦人暨計畫協同主持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余興政副教授指出,今年雖為首度正式辦理該競賽,但整體水準出色,參賽團隊能將浮體結構、繫纜系統、阻尼設計與能量轉換等核心技術概念有效整合,展現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創新延伸。

此外,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表示,本次競賽結合PBL跨域工作坊,不僅強化浮式風機平台錨定設計、平台穩度與功率量測等專業基礎,更以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為核心,導入海洋素養、環境倫理與在地文化等議題;期盼同學們在參與競賽的同時,兼具紮實的理論知識與完整的人文素養,在團隊合作中培養跨域整合、表達協調與專案管理能力,形塑具備專業視野與社會關懷的新世代海洋能源人才。

「2025全國海洋能源浮式風機平台設計創意實作競賽」在兩天緊湊而熱烈的日程中圓滿落幕,現場凝聚的青年學子創意與工程實力,不僅展現學校教育與實務接軌的成果,更象徵臺灣邁向藍色能源未來的堅定步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感謝教育部指導、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基隆市政府的協力,以及113年度國科會科普計畫的支持,讓本次活動超越一般比賽的意義,成為連結知識創新、社會需求與國家發展的重要平台,從一項項具體作品與扎實的實驗驗證中,可以看見青年學子對未來能源型態的想像,也看見我國在全球能源轉型趨勢中持續強化競爭力與影響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