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緯育「AI智慧轉型論壇」邀緯創資通現身說法 企業如何從導入走向組織變革

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 邀請緯創資通講者,舉辦「Loading to Leading AI智慧轉型論壇」分享AI導入落地經驗。圖/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提供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在生成式AI快速擴散的這兩年,台灣企業對AI的認知與嘗試呈現爆炸性成長,然而真正能「做出成果」的組織卻仍屬少數,企業雖普遍「知道AI」,但仍未「做到AI」。為此,緯創集團旗下科技教育品牌 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舉辦「Loading to Leading AI智慧轉型論壇」,集結六位來自來自營運、科技、財務、法務與人才培訓等領域的高階主管,分享企業AI應用落地的真實挑戰與轉型成果,並提供可落地的策略參考。

緯創資通全球資訊管理 資訊長 馮志強分享緯創資通三階段轉型歷程,將 AI 由工具導入升級為組織能力。階段一鎖定數位化與工業 4.0,成立專責單位與人才學院;階段二以雲原生與資料治理打底、強化資安並擴大 AI 應用;階段三推動AI隨行與Agentic AI應用,並制定2025-2027三年AI藍圖,目標成為Decision Intelligence智能決策企業。AI已成為企業營運不可或缺的能力,需結合技術、管理、組織與人才四大支柱,規劃明確的AI轉型路徑,並持續推動資料治理、技術升級與人才發展,才能在產業變革中保持競爭力與領導地位。

企業在AI浪潮 誰在裸泳 誰是贏家

AI技術日新月異,但導入腳步卻未必跟得上趨勢,企業該如何避開「導入即失敗」的陷阱?緯創資通 數位科技策略專案室處長 邱之崧,提到當前企業面臨三大轉型盲點:一是「缺乏戰略願景」,導致AI專案與組織方向脫節;二是「過度依賴外部供應商」造成自主性不足;三是「高層與基層認知斷裂」導致執行落差。邱之崧建議,企業應敢於做夢、勇於試錯,在明確願景下為AI創新擬定藍圖,並選擇能真正反映商業價值的應用場景。 

緯創資通會計長邱聰敏指出,財務部門要真正進入AI時代,關鍵並非換工具,而是「換工作樣態」。過去財務人員大半時間耗在傳票輸入與帳務處理等例行作業,反而壓縮了更具價值的財務控制與績效分析。他分享緯創資通做法,是以大規模RPA清理交易作業,並透過數據視覺化,讓財務報表能以即時、清晰的方式支撐管理決策。在智能應用上,緯創更自建生成式AI平台,提供安全環境讓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問答與AI Agent開發,提升決策效率。緯創資通財務資訊技術管理資深處長 王中良補充,AI導入必須從一線人員的痛點出發, 先從簡單流程切入建立信心,再逐步延伸到更進階的智能分析。這樣的轉型不是為了「取代人」,而是讓財務能專注在更高價值的決策支持。

緯創資通國內法律事務處資深處長 黃睦琪分享,數位與AI轉型正在改變法務的定位。隨著合約量與跨境業務快速成長,傳統人工審閱不僅耗時,也難以避免疏漏。緯創法務團隊率先導入自動化工具,處理工時紀錄、合約到期提醒、甚至NDA草擬流程,將繁瑣任務數位化,讓法務能把時間投入在風險預防與策略共創。 她提醒,AI雖能帶來效率,但法律應用必須更重視「責任治理」,確保輸出內容正確可靠,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競爭力。

緯育副總經理 黃永鑫指出,企業在AI轉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往往不在技術,而在人。根據調查顯示,多數企業雖已開始評估或試行AI應用,但真正能把效益落地的仍有限,核心原因在於人才沒有被有效賦能。為此,他提出「Empower-Design-Implement」的三階段人才賦能路徑:先透過啟動工作坊與基礎培訓理解AI應用場景,接著跨部門組成混合團隊,從部門痛點出發提出用例 (Use Case),最後在3至4個月內完成MVP或POC驗證,確保成果可見且可複製。這樣的推動模式,既能回應第一線的痛點,又能透過小規模成功案例,逐步累積成企業的競爭韌性。

論壇強調的,不僅是AI能做什麼,更關鍵的是「企業應該如何使用」。緯育強調,企業必須把人才升級視為長期投資,透過陪跑計畫與主題賦能方案,協助企業打造內部AI種子與應用人才群,從部門工作痛點提出可行方案並落地執行,真正實現從「看得懂AI」到「做得出AI」的組織躍升。點此了解:bit.ly/4mEsO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