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金政美/台北報導
隨著台灣房市交屋潮來臨,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2024年第4季房地產糾紛高達563件,其中主要對象為建商和仲介,又以建商最多達6成、共355件;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大多集中在房屋漏水、施工瑕疵。然而,市場缺乏一致性的專業資格制度,部分業者誇大專業證照,引發消費者權益受損的爭議。近期,台中某驗屋公司因廣告不實遭公平會開罰新台幣5萬元,更凸顯監管與專業制度迫切需要補強。
根據驗屋公司統計數據,平均每戶初驗可發現79項缺失,每10戶就有1戶存在漏水問題。根據業界統計,驗屋市場需求較去年成長逾三成,雙北、桃園與新竹等交屋熱區尤為顯著。驗屋服務原本旨在保障買方權益,但由於台灣尚無驗屋師專業考照制度,導致從業品質參差不齊,消費糾紛持續升高。
與日本、歐美相比,台灣驗屋制度仍屬起步階段,缺乏專業認證與責任規範。學者呼籲,若不及早建立相關制度,未來將可能出現更多施工瑕疵爭議與信任危機。
第三方驗屋機構「鴻宇健康驗屋」表示,公司一向堅持科學檢測與標準化流程,並支持主管機關推動驗屋師專責制度,透過公開透明的認證機制,讓消費者有依據選擇專業團隊。
鴻宇健康驗屋強調,驗屋不僅是買方的保障,更能推動建築品質全面提升。「我們期待透過制度化與專業化,讓市場淘汰魚目混珠的業者,協助建立更健全的居住安全環境。」
房地產專家建議,政府可比照國外經驗,設立驗屋師專業執照制度,並要求持續教育與責任保險,讓市場形成良性競爭。此舉不僅能減少消費糾紛,也能協助優質業者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