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醫師提出DAC分類 為胃食道逆流提供新思考方向

陳伯紹醫師(右)曾接受採訪,分享「DAC分類」的研究心得。圖/仁馨耳鼻喉科診所提供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胃食道逆流是台灣常見的現代文明病之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泛酸,不少人還會出現喉嚨異物感、慢性咳嗽、聲音沙啞等「咽喉逆流」相關症狀。仁馨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伯紹,長期觀察臨床症狀並參考醫學文獻,提出「DAC分類」概念,期望提供更多臨床判斷的思考依據。

陳伯紹指出,傳統分級方式多著重於食道黏膜損傷,但不一定能對應所有症狀。DAC分類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將胃食道逆流分為三種類型:

D型(失衡型):與胃部菌相失衡相關。

A型(低下型):與胃酸分泌不足相關。

C型(複合型):兼具D型與A型特徵。

病患操作線上檢測示意圖。圖/仁馨耳鼻喉科診所提供

此分類概念不僅聚焦於症狀,更兼顧背後的可能原因。陳伯紹說明,他研發這套檢測系統的初衷,是希望那些因距離或其他因素無法親自就診的民眾,也能在家自行完成簡易檢測,快速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只要先掌握分類,就能更有方向地展開日常調理,而不是一再陷入反覆困擾。

陳伯紹醫師提出「DAC分類」概念。圖/仁馨耳鼻喉科診所提供

仁馨耳鼻喉科希望透過這項臨床觀察,與醫界分享新的思考方向,協助醫師在診斷與治療時有更多判斷依據,並持續關注後續研究,期望讓病患獲得更合適的治療方式。若想進一步了解相關DAC檢測資訊,可參考:胃食道逆流DAC檢測https://reurl.cc/K9EKk9

(本檢測僅是輔助判斷工具,並非取代既有醫療指引,治療仍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患者切勿自行停藥或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