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歐洲商會:中國對稀土出口管制加劇 歐企恐陷停產危機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歐盟商會(ECCC)近日表示,北京當局不但未對外資企業鬆綁稀土出口,管制行動甚至加劇,導致至少一家成員企業已損失「數百萬歐元」。根據《CNBC》報導,中國歐盟商會指出,部分會員企業仍無法獲得穩定與透明的申請程序,未來數月恐因缺料而被迫停產。

根據ECCC於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在141宗稀土出口申請案中,僅19宗獲得中國商務部放行、核准率僅13.5%。多家歐企示警,若無法取得必要稀土,9月開始及今年稍晚將面臨多次生產中斷。

稀土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半導體、風電與國防工業等領域。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掌握全球約69%的稀土礦產量,且擁有近半數已探明儲量,這也讓北京在美中談判及國際貿易博弈中手握重要籌碼。

自去年底以來,中國加強對稀土出口的管制,要求出口商提供最終用途證明,確保不被用於軍事用途。今年5月中旬美中暫時貿易休兵後,北京才開始放行一次性出口許可,但企業普遍反映核准不等於能持續取得貨源,市場不確定性持續攀升。

德國車廠大眾汽車(Volkswagen)表示,目前稀土零件供應穩定,並無短缺問題,供應商正與分包商持續合作以取得必要出口許可。不過ECCC指出,6、7月雖曾出現核准增加的跡象,但近期部份企業再度反映申請難度提高,進一步衝擊產業信心。

歐盟數據顯示,去年近五成進口稀土來自中國,其次為俄羅斯與馬來西亞;若中國緊縮出口,歐洲製造業將直接承壓。除了供應鏈問題,外資對中國市場信心也持續下滑,上海美國商會上週公布調查顯示,近半會員將原本規劃於中國的投資轉向東南亞,數量創歷史新高。

ECCC強調,下週將赴布魯塞爾向歐盟決策官員匯報最新情況,並在年度立場文件中,建議中國當局正視產能過剩問題,同時允許民營企業在醫療等國有色彩濃厚的產業中扮演更多角色。

ECCC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直言,稀土供應已成為近期與中國商務部會談的核心議題。彥辭進一步指出,中國每五年制定的「國家發展計畫」對外資至關重要,目前眾多困境都與過去政策選擇相關,歐洲企業將緊盯10月即將召開的「十五五」規劃會議走向。歐盟與中國去年貨物貿易總額達7,320億歐元,雙方經濟聯繫緊密,若稀土出口受限持續惡化,恐進一步加深歐美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