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第九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圓滿落幕 陪熟齡世代走向更好的每一天

《今周刊》第九屆幸福熟齡論壇匯聚產官學專家,聚焦熟齡世代健康與財務的未來藍圖。左起:宸曜國際醫療體系創辦人暨總經理陳湧仁、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胡朝榮、日本精神科醫師/作家保坂隆、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圖/宸曜國際醫療體系)

商傳媒|記者馬兆麟/台北報導

由《今周刊》主辦的「第九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於9/17(三)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面對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宸曜國際醫療體系以「在地化 × 專業化 ×數據化」的照護經驗參與盛會,分享如何把預防醫學與精準醫療帶進生活現場,協助熟齡族群在健康、生活與自我實現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論壇中,宸曜國際醫療體系創辦人 陳湧仁醫學博士以「不是醫不好,而是治錯方向——精準醫療幫你找回健康根源」為題進行分享。陳湧仁醫師指出,熟齡族群常見的慢性病、睡眠與情緒困擾,往往牽動神經、循環、代謝三個系統;透過數據化檢測、跨科整合與個人化方案,能更精準地找出問題源頭,避免只治症狀、不治成因。

陳湧仁醫師表示,現代人普遍面臨身心失調與自律神經紊亂;明明睡過卻依舊疲憊,腸胃不適、情緒波動與失眠常一併出現,輾轉求醫仍難改善。(圖/宸曜國際醫療體系)

陳湧仁醫師表示:「延長壽命固然重要,但縮短『不健康餘命』更關鍵。當檢測、衛教與日常養成能被持續執行,健康就有被『看見與管理』的基礎。」

為呼應論壇三大議題(智慧健康、第二人生、理財與安心生活),宸曜同步設置:「健康生活館」與「醫療檢測館」,提供民眾體驗自律神經平衡、心律節律初步篩查及心房顫動觀測等基礎檢測與諮詢,並以淺白方式說明如何在家落實睡眠管理、運動生活與飲食調整。許多與會者表示,把看不見的風險變成可追蹤的指標,讓預防變得更具體、也更有動力。

宸曜在現場設有「健康生活館」「醫療檢測館」,提供自律神經、心律與心房顫動等檢測與諮詢;並教你在家做好睡眠、運動、飲食管理,將隱形風險轉為可追蹤指標,讓預防更具體、更有動力。(圖/宸曜國際醫療體系)

今年論壇聚焦AI與精準醫療、熟齡學習與參與、財務安全與防詐等主題。宸曜團隊與與會學者、地方政府代表交流後認為:

• 科技是工具,落地才是關鍵:AI 與穿戴裝置能協助長期追蹤,但需結合在地門診、社區據點與家屬教育,形成可持續的照護網。
• 醫療不只在醫院,也在生活:從藥盒管理到睡眠衛教,從步態訓練到心腦血管風險控管,「每天一點點的正確」,比一次性的治療更能守住健康。
• 跨域合作是熟齡友善的核心:醫療、社福與保險資源的串連,能減輕家庭照護壓力,讓第二人生更有品質。

宸曜國際醫療體系長期深耕神經醫學、循環醫學與代謝醫學,以預防先行為核心,推動「檢測—衛教—追蹤—回饋」的循環機制,並與各地社區、長照機構與企業夥伴合作,將健康觀念帶進職場與家庭。

陳湧仁醫師強調:「我們希望把精準醫療變成可被理解、可被執行的生活方法,讓每位熟齡朋友都能更安心、更有自主性地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