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路透》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最新展望,將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由6月的2.9%上修至3.2%,顯示各主要經濟體表現較預期具韌性;不過,2026年成長率預測維持2.9%,低於2024年的3.3%,反映成長動能逐步放緩。
OECD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展現超乎預期的韌性,新興市場尤為突出。美國方面,受惠於強勁的AI相關投資,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由1.6%上調至1.8%,雖仍顯著低於2024年的2.8%,但顯示AI投資對經濟的支撐力道。中國則因財政刺激抵銷貿易逆風與房地產低迷的影響,維持穩定貢獻。
報告指出,部分國家企業為因應美國新一輪關稅提前備貨,帶動工業生產與貿易量。OECD強調,若貿易限制放寬,或AI技術發展與採用速度加快,將為全球經濟帶來額外上行動能。
與此同時,OECD示警,關稅衝擊仍是前景主要風險之一。自8月起,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新一輪關稅正式生效,影響涵蓋多國出口商品,部分稅率高達50%。美國對外有效關稅率於8月底升至19.5%,寫1933年以來最高水平。
報告進一步說明,企業初期多以壓縮利潤吸收部分成本,完整影響尚未顯現,但已逐步反映在消費支出、勞動市場及物價上;隨著關稅分階段加碼,衝擊恐進一步擴大。
全球勞動市場則開始出現降溫跡象,部分國家失業率上升、職缺減少;OECD提醒,「去通膨」進程恐將停滯。2025年G20國家整體通膨預測下修至3.4%,略低於6月預估的3.6%。美國2025年通膨率預測則自3.2%大幅下調至2.7%,顯示通膨壓力短期內獲得緩解。
展望未來,OECD提醒兩大風險值得關注:第一是關稅持續上升與通膨回溫,第二是財政惡化與金融市場再定價風險。此外,加密資產價格高波動性與傳統金融體系的日益連動,也導致金融穩定性風險增加。
整體而言,OECD雖對全球經濟展望略為樂觀,但也明確指出「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壁壘」仍是壓在成長上的兩大陰影。市場人士指出,OECD的樂觀上修,意味著全球需求比預期穩健,對外向型經濟體如台灣有一定正面效應;然而美國關稅政策與美中角力,仍可能對台灣出口產業鏈帶來壓力。分析師認為,若AI應用持續擴張,半導體與相關科技產業仍是主要受惠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