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名醫張耀元揭海外醫美陷阱多 神救援手醫師結合國際經驗與人文深度

整形名醫張耀元。圖/張耀元提供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許多台灣民眾會到海外做醫美,包括鄰近的泰國、韓國,甚至到歐美接受手術,但在華麗廣告背後,也發生過一些術後問題,許多人最終仍回到台灣,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被友人譽為「神救援手」的整形名醫張耀元透露,僅在今年第二季,他就接獲一名從海外返台的 SOS 緊急病人,術後併發症嚴重,若沒有及時處理,後果難以想像。他更透過專業人脈介紹,協助一位演藝圈名人進行修復,順利重建外觀與自信。他強調,「真正的醫療價值,不在於炫耀手術在哪裡做,而是在危機發生時,誰能把你救回來。」

張耀元歸納指出,海外醫美常見五大陷阱,一是術前資訊不透明,即醫師資歷與案例缺乏驗證;二是語言與醫療落差,即溝通誤差導致術後結果與期待不同;三是術後照護缺口,回國後難以獲得長期追蹤;四是緊急狀況處理不足,因異地資源有限,突發風險更高;五是二次修復風險更高,海外手術失敗後,再修復難度與風險倍增。

「修復與善後,其實比第一次手術更困難。」張耀元坦言,他的角色不是單純執刀,而是成為「醫師背後的醫師」、「最後一站醫生」。

張耀元的臨床專業,源自於豐富的國際經歷。他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系後,早早就意識到國際整形技術的差異,毅然飛往韓國首爾江南區求學,在高蘭登整形診所、心眼美診所擔任研究員,深入理解韓國整形與流行文化共生的現象。

隨後,他又赴美國比佛利山莊 Summit Surgical Center、洛杉磯 Olympia Medical Center 及亞特蘭大 Paces Plastic Surgery 進修,體驗美式整形嚴謹的正統派風格。

「韓國創新靈活,美國強調解剖學基礎與邏輯,兩者方向迥異,卻能互補。」張耀元表示。他現今在京硯整形外科診所執業,並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將韓美經驗融合台灣需求,創造最符合在地文化的醫療模式。

除了專業醫術,張耀元也曾公開影響他深遠的人生書單,從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喬治‧歐威爾《1984》,到古龍武俠小說與宋詞經典,都成為他在人生低谷時的心靈養分。

他曾直言,「曾經想死,和真的死去是不一樣的。走過死亡邊緣的念頭,反而成為生命最深厚的養分。」也因此,他更能同理病患在外貌與心理上的脆弱與不安。「閱讀讓我不只是修復外表,更能陪伴病人面對心靈的困境。」

無論是為演藝圈名人修復手術,還是為一般患者解除緊急風險,張耀元始終秉持專業與人文並重的態度。他認為,最好的醫師不是安於現狀的人,而是願意不斷學習、走出舒適圈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