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岑怡亨:把低谷化為恩典 在變局中重整方向活出使命感的創業者

商傳媒|記者張瑞珊/綜合報導

「看似輸的階段,常常是神在預備的階段。」他以信仰為錨,將挫折轉為行動;創業的價值不在於贏過誰,而在於成全了誰。

在資訊洪流裡,成功被放大、低谷被誤讀。八年級創業者岑怡亨選擇用更長的時間軸回應世界──不急著辯白,而是把每一次衝擊化為更清晰的使命:陪伴年輕創業者,以價值與信任為核心。

內在反思與信仰力量

「我學到的一件事是:低谷不是失敗,而是更新的起點。」談到過去幾年的經歷的不容易與風浪,岑怡亨沒有逃避任何的敏感議題或困難的疑慮。
「外在不可控;但內心決定了我們會不會被擊垮。」他說。那段期間,他每天花時間禱告與反思,把焦點從「為什麼是我」轉向「神要我學什麼」。
他慢慢明白,有時候上帝不立刻除去風浪,而是讓人學會在風浪中仍然有信心。信仰,成了他生命的定錨點。
「當環境劇烈晃動,祂提醒我回到起初的呼召:創業的價值不在於贏過誰,而在於成全誰。」那段時間的靜默,不是退縮,而是重整方向;他不再急著證明什麼,而是學會相信神的時機與計畫——有些路,慢走才看得清。

行動與收穫的轉化

對岑怡亨而言,成功從來不是做了多大的事,而是認真完成每一件小事。
他坦言經歷過低谷後,更懂得專注細節:每一場會議、每一次教學、每一場講座,他都用心力準備—為了能祝福那些努力經營品牌的夥伴與客戶。
岑怡亨也引用《路加福音 16:10》提醒自己: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這段話成了他每日工作的信念。即使沒有人看見,他仍相信,只要持續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上帝自有祂的節奏與祝福。

從品牌經營到團隊帶領,他主張以「真誠」取代「假裝強大」;在決策上,讓價值成為準繩,而不被情緒牽動決策。
面對同業競逐與輿論風向,他選擇以行動回應:建立更透明的內部文化、強化用戶服務的回饋機制,更示範如何在逆風中保持專注與善意。

「看似輸的階段,常常是神在預備的階段。」他相信,磨難都是被建造的過程。
「如果我的故事能讓一位年輕人少走一段冤枉路,那就值得。」他說。下一步,他計畫持續以信仰、創新、價值為軸,推動更多優質內容輸出,讓更多人能被祝福;在變局之中,仍可以選擇做對的事,走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