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資深記者張志豪/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邁向淨零轉型,高雄市積極以行動實踐城市永續治理,今年為第五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 主辦城市。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於25日於駁二藝術特區B3蓬萊倉庫舉辦「2025高雄淨零城市論壇」,以「高雄2050 × 共創淨零願景」為主題,邀集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產業界及學研單位代表,聚焦氫能、電網強韌化、能源創新與綠領人才培育等核心議題,共同探討地方層級的淨零轉型路徑。

論壇適逢《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施行屆滿一週年,象徵高雄邁入具體行動階段。本屆論壇延續「淨零城市論壇」精神,鎖定四大核心目標──推動能源轉型關鍵技術落地、促進產官學研協作、強化綠領人才體系,以及深化高雄在全球永續網絡的角色定位。
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孫禹華表示,台電秉持「穩定供電精神」,未來十年將持續強化電網與配電系統韌性,應對極端氣候挑戰,同時透過火力發電系統升級,使空污排放量降低七成,展現減碳決心。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劉志文指出,綠能轉型須結合創新科技與制度協調。台灣具備技術創新優勢,未來應推動多元能源互補,以市場化機制降低新技術成本。他也分享工研院發展移動式電源車的實例,展現創新科技在災害應變與能源調度的潛力。
台灣中油公司副總經理許晋榮則以氫能發展為例,說明中油推動「氫能供應鏈減碳旗艦行動計畫」,以自產結合進口為策略,短期建立示範技術、中期發展商業模式、長期建構氫能基礎設施,並呼籲地方政府持續支持加氫站建置與產業布局。
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郭俊賢主持的座談中,與談人一致指出,能源轉型需結合政策引導、產業創新與地方行動,中央與地方協力是建構韌性城市能源系統的關鍵。
第二場主題探討淨零轉型的人力基礎與產學合作策略。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局長張瑞琿指出,高雄自2022年推動「淨零大聯盟」與「淨零學院」,已培育超過2,300名具證照的綠領人才,並通過全國首個碳預算制度。她強調,綠領培訓結合實作導向課程,市府局處首長親自參與學習與考核,展現城市永續決心。
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表示,南部地區綠領職缺需求正快速增加,研究院將與原民會、勞動部、經濟部及內政部等單位合作,推動跨部會培訓計畫與人才平台,建立從教育端到產業端的完整體系。
立恩威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振瑋指出,企業面對碳盤查、減量與中和要求,對綠領人才需求日增。他鼓勵青年積極投入相關領域,並呼籲企業主以開放心態擁抱永續轉型,讓企業成為培育基地。
在國立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主持的交流座談中,與談人一致認為,綠領人才不僅是產業轉型的支撐,更是連結地方與國際的橋樑。論壇呼籲中央、地方與產業共同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打造高雄成為全台綠領發展示範城市。
透過能源創新與人才培育雙軸並進,本屆論壇展現高雄在淨零治理中的行動力與前瞻視野。地方政府、產業界與學研單位攜手推動跨域合作,為城市轉型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