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川普關稅政策奏效?三星砸370億美元擴建德州晶圓廠避稅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正加速與印度、日本、南韓等完成雙邊貿易協定,核心條件之一即是要求外國企業加碼赴美投資。根據《韓國先驅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表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將簽署投資協議,計畫在美國擴建高階晶圓製造與消費性電子產線,以對應日益升高的關稅壓力。

對此,川普再度重申:「若不是關稅,他們不會這樣做;即使沒點名,我聽說三星已宣布將在美國建造大型設施」。過去川普一再強調,關稅是吸引海外資金回流與創造美國就業的關鍵工具。

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目前三星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與泰勒市(Taylor)有既有及新建晶圓廠區,其中泰勒廠去年獲得美國《晶片法案》補助,預計擴建後投資總額將達370億美元,是三星在美最大規模的半導體計畫;未來該廠將生產2奈米等先進製程,傳出已獲輝達等大廠提前包下產能。

據悉,泰勒廠預定在2027年正式投產,將在當地創造超過一萬個工作機會,並且成為三星與台積電競逐美國市場高階製程的重要據點。

業界觀察,川普貿易政策正逐步轉為「投資換減稅」模式,即對願意赴美大量投資設廠的外國企業提供稅務減免、補助優待。自川普上任以來,包括:蘋果、台積電、軟銀等已先後宣布百億美元等級投資計畫,如今三星也明確加入此行列。

此外,三星亦在近期財報中透露,將分階段將家電與電視等產品生產線,從中國或其他亞太區遷往美國設施,此舉被解讀為:三星開始為即將簽署的美韓貿易協議「暖身」。

三星電子近日公布財報,第一季營收79.1兆韓元(約新台幣1.7兆元),年增10%;首季淨利為8.22兆韓元(約新台幣1847億元),較去年同期6.75兆韓元(約新台幣1516億元)成長21.7%;營業利益6.7兆韓元(約新台幣1506億元),年增1.2%。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HBM領域表現不佳,三星今年首季晶片部門銷售額下降17%至25.1兆韓元,與市場原估的25兆韓元相當,營業淨利為1.1兆韓元(約7.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2%。

報導分析指出,儘管三星獲利能力略有提升,但利潤成長的原因是關稅導致消費者提前搶購智慧型手機,這也意味三星今年剩餘幾個月的產品需求可能會受到抑制。對此,三星坦承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使得預測未來業績變得困難,因此放棄對本季提出業績展望,並示警美國關稅政策可能衝擊智慧手機在內主力產品的需求,半導體業務今年也持續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