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英特爾瘦身改革催油門 德國、波蘭廠及俄亥俄計畫全喊卡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為了重振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正大刀闊斧縮減資本支出,不但中止德國與波蘭兩項建廠計畫,更再次延後原定2025年投產的俄亥俄州晶圓廠,顯示英特爾目前正加速擺脫過去數年的擴張政策,轉向力求重整組織結構與提升資本運用效率的營運戰略。

英特爾在第二季財報中證實,將不再推進德國晶片製造廠與波蘭封裝測試廠的建設,兩案自2024年初宣布後即處於停滯狀態。英特爾另將關閉哥斯大黎加測試業務,集中至越南與馬來西亞,以提升區域集中度與成本控制。

陳立武在財報說明會上直言:「過去幾年的產能投資超出需求、錯估時機,導致廠區配置過於分散;英特爾未來的資本支出,將完全依據實際訂單與具體里程碑推進,而非預設性擴張。」

除了壓縮建廠計畫,陳立武也加速推動公司裁員與組織重整,英特爾預計今年底員工人數將降至7.5萬人,遠低於2023年底的12.5萬人。陳立武透露,「公司裁撤50%的管理層級,目標是打造更精簡、責任明確的營運架構。」

今年6月,英特爾內部發出備忘錄,指出其晶圓代工部門(Intel Foundry)將裁減15%至20%人力。此外,備受矚目的俄亥俄州晶圓廠建案,如今也確定將再度延後;該案原預計2025年完工啟用,早在今年2月即宣布延期,如今進度再次推遲。市場普遍認為,上述種種決策象徵英特爾從「大撒幣建廠」時代正式轉向「精準聚焦效益」。

報導進一步指出,英特爾大動作戰略調整,一方面受限於全球晶片需求遲未復甦,另一方面亦與美國政府晶片法案補貼發放進度遲緩有關。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台積電穩健推進亞利桑那廠、三星積極拓展德州園區,英特爾的轉趨「保守」的態度,再度成為業界熱議焦點。

圖/Google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