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快速發展,從繪圖、寫作到客服幾乎無所不能,許多傳統職業面臨淘汰危機。然而,在AI如ChatGPT逐漸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時,有一項工作卻異軍突起,就是語音聊天師(語聊師)。這群透過語音提供陪伴與傾聽的工作者,意外成為「寂寞經濟」下的新興熱門職業。
語聊師的工作表面看來單純,實則承載龐大情緒需求。他們以電話聲音為媒介,陪伴陌生人度過孤單時刻,提供安慰與笑聲,僅以聲音便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展現人性溫度。台灣語音交友平台5512電話專線業者指出:「AI能回答話題,卻無法真正理解語句背後的孤單情緒。」
語聊師每天面對不同背景、情緒狀態的來電者,有人剛失戀、有人不想獨自吃飯、也有人只是想聽見人聲。這些細膩情感,難以由AI資料庫處理。語聊師「小慧」(化名)分享經驗指出,有次一位中年男子來電後沉默不語,她僅以柔聲回應:「沒關係,我在這裡。」數分鐘後對方哭出來,透露剛參加母親的告別式,只想找個人說說話。這類深層情緒互動,是目前AI難以勝任的場景。
5512平台技術顧問表示,語聊講求即時反應與節奏感,「太快太慢都不行」。雖然AI可將文字轉為語音,但在對話節奏改變或突如其來的沉默中,AI常出現延遲、不自然銜接等問題。此外,AI仍難理解語句中的「潛台詞」。當客戶說「今天真的好累…」,語聊師能立即辨識其中可能的委屈與求助,給予適時關心;反觀AI往往只會回應「要多休息喔」,反讓人覺得被敷衍。
聲音不僅傳遞語意,更能傳達情緒與安全感。業者指出,根據台灣一份社會調查顯示,35歲以上單身者中,超過48%感受到長期孤獨感,其中超過六成願意付費購買「即時有人聽我說話」的服務。這樣的數據也解釋了語聊產業的持續成長。
業者最後強調:「語聊師不是客服,也不是表演者,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情緒出口,是最溫柔的存在。」因為AI是工具,難以取代那份真誠的情感連結。畢竟,孤單的人不缺資訊,他們缺的是一個願意聽他說話的靈魂。
(首圖為「寂寞經濟」正夯,一通電話,成了現代人尋找溫暖的出口。圖/合威語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