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娛樂專欄時尚熱門追劇電影音樂

臺灣經驗走向國際 臺、美、菲專家共議自然解方與自然資源共管模式

(林署長於南庄木工教室將國產材製作的木筷致贈給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Abel valenzuel)

【WoWoNews】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國立政治大學主辦之「原住民族知識、共管與自然解方國際工作坊」,於9月5日至8日圓滿落幕。活動邀請來自美國與菲律賓等地3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臺灣,透過兩場主題研討會及苗栗南庄賽夏部落實地參訪,深化原住民族知識保存、氣候調適、自然解方及山林共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活動首日於政治大學揭幕,並完成合作備忘錄簽署。隨後移師林業保育署,由署長林華慶分享,南庄賽夏部落的共管經驗正是「以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為核心的實踐案例。林署長回顧部落與政府從過去對立,到透過和解儀式建立夥伴關係,逐步推展林下經濟、山林巡護、森林療癒及循環經濟等多元綠色產業,成功翻轉困境。如今部落收入大幅提升,森林也因此獲得良好保護,盜伐案件自2019年後絕跡,甚至迎來石虎蹤跡,展現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重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議亦邀請菲律賓駐台代表處副代表Cherbett Karen L. Maralit女士出席,體現臺菲交流的緊密合作。學者們就「土地與自然資源共管」、「文化教育與社會對話」、「環境永續與災害管理」等議題深入討論,並分享跨國經驗,激盪出多元觀點。

(國際來賓於FSC永續經營人工林林場,進行造林地植樹體驗)

9月6日至7日,國際學者走訪苗栗南庄賽夏部落,實地了解「里山賽夏PakaSan」的實踐及與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共管成果,包括賽夏秘境森林療癒、林下養蜂、段木香菇等林下經濟、FSC永續林業生產區、循環經濟示範基地,以及「森林小站」、「巴卡山的家」多元綠色產品展售平台,並邀請國際友人參加9月7日「巴卡山的家」下午的開幕活動及在地小農、部落市集,體驗里山精神及永續價值鏈成果。未來,除了原有的「森林小站」作為共管成果整合平臺外,鄰近南庄老街的「巴卡山的家」,將成為南庄賽夏部落對外展示的第二據點,向外界傳遞林業保育署政策理念、部落故事與循環經濟價值。

活動的最後一天,國際學者與訪賓們再度齊聚林業保育署,共同聚焦「民族生態方法、自然解方與參與式規劃」,分享區域歷史、族群關係與環境永續案例,並展望後續跨國合作。

林業保育署表示,南庄賽夏部落的共管經驗,展現出自然解方如何同時兼顧生態保護與社會發展。此次國際工作坊不僅深化國立政治大學、林業保育署與里山賽夏三方合作備忘錄精神,更透過國際學者與駐台代表的參與,搭配「巴卡山的家」正式啟用,讓臺灣經驗與智慧走向國際,展現臺灣在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目標下的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