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兼台美首席貿易談判代表鄭麗君1日從美國返台時明確表態,不會接受華府要求台灣將半數晶片產能移轉至美國的「五五分產」構想。根據《CNBC》報導,鄭麗君強調,台美雙邊會談重點在於:降低關稅、爭取關稅堆疊豁免及減少出口課稅。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日前接受《NewsNation》專訪時透露,華府向台灣提出將美國對台晶片依賴降至五成的建議。盧特尼克在訪談中指出,目前美國約有95%的晶片需求依靠台灣供應,若能達到「美國自產一半、台灣供應一半」方能符合國安需求,並直言「美國必須自己製造晶片」。
上述言論也立即在國內引發熱議,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今年稍早曾公開抨擊台灣在半導體的壟斷地位,凸顯晶片供應在全球戰略博弈下的敏感性。
行政院2日下午召開「台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對於後續傳出,台美除了在談判桌上推進既有議題,還爭取美方提供土地打造「台灣模式」園區,以打造聚落生態系。鄭麗君證實有向美國提出相關要求,目的是合作打造民主供應鏈,希望通過產業、金融及政府協力讓企業不用單打獨鬥。
鄭麗君進一步表示,台灣出口美國超過七成屬於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屬於232條款的調查範圍,自台美談判以來,美方認為必須同時磋商對等關稅和232關稅併談,但截至7月底前,美方232半導體關稅政策仍在發展中,台美尚未能就供應鏈合作及232關稅形成共識,因此尚未達成貿易協議。
在台美達成貿易協議前,台灣適用的對等關稅為暫時性稅率20%再加上原MFN稅率,這段期間政府盡力以跨部會的支持措施協助受衝擊的產業,談判爭取重點是降低關稅稅率、稅率不疊加。
鄭麗君重申,台灣從未承諾晶片生產五五分,這跟現在台美正磋商中的供應鏈合作投資方向不同,未來也「絕不會」答應這個要求,尤其半導體生產的占比相當複雜,很難簡單概括論述,考量美國的國安目標是讓晶片回流本土生產,台灣能思考的戰略目標是以「根留台灣」為前提、支持高科技產業擴展國際市場,雙方是以此為前提進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