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PAM與DAM整合防護:企業個資安全新標準 金融醫療業搶先部署

DBSAFER 整合 PAM 與 DAM 模組,為企業建立完整的資料安全防護機制。圖/freepik提供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

隨著個資保護法規日益嚴格,資料庫遮罩技術已成為企業資料安全防護的核心機制。這項技術透過動態或靜態方式,將原始敏感資料轉換為虛擬但仍具可用性的資料格式,讓非授權人員無法直接接觸真實資訊。金融、醫療、電信等高風險產業正積極導入相關解決方案。

知名的資料庫安全品牌dbsafer官網日前發布一篇由資安專家撰寫的文章,內容指出資料庫遮罩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動態遮罩在資料查詢執行時即時進行資料轉換,適用於生產環境中需要即時保護敏感資料的情境,靜態遮罩則是預先處理資料副本的方式,通常用於測試環境、開發環境或資料分析場景,讓開發人員能夠使用具備真實資料結構但不含敏感資訊的資料集進行作業。

DBSAFER DAM(Database Activity Monitoring)方案中的資料庫遮罩功能,能夠依使用者角色動態調整資料顯示內容。針對姓名、身分證字號、信用卡號、電話號碼、地址等敏感欄位進行自動遮罩處理。當客服人員查詢客戶資料時,系統可能顯示「王○○」而非完整姓名,或是顯示信用卡號的末四碼「****-1234」,既能滿足業務操作需求,又能有效保護客戶隱私。

DBSAFER 整合了 PAM(Privileged Access Management)特權存取管理機制與 AM(Access Management)模組,搭配DAM資料庫活動監控,形成完整的資料庫安全防護體系。透過精準的存取控制與行為監控,企業能夠建立從權限管理到資料保護的完整防護鏈。

DBSAFER 的資料庫遮罩機制支援多樣化的遮罩規則配置,系統允許針對不同使用者角色設定不同的遮罩層級。在金融業的應用中,一般客服人員可能只能看到客戶姓名的首字與信用卡號末四碼,主管級別可能能看到更多資訊,而具備特殊授權的風控人員才能查看完整資料。

醫療機構的應用場景中,護理人員可能只能看到病患的部分基本資料,主治醫師能看到完整病歷資訊,而研究人員則只能存取完全去識別化的統計資料。透過這種角色導向的遮罩機制,醫療機構能夠在維護病患隱私的同時,確保醫療服務品質與研究工作的進行。

在個資保護法、GDPR、PCI DSS 等法規的要求下,資料庫遮罩技術正是協助企業達成合規要求的重要工具。金融業的 PCI DSS 規範要求信用卡資料必須獲得適當保護,醫療業則需確保病患資料的隱私性。DBSAFER 的資料庫遮罩功能能夠產生完整的操作記錄,作為合規稽核的重要依據。

DBSAFER 作為業界唯一整合 AM / DBMS / 系統存取管理的解決方案,100% 符合台灣主要認證規範與法規要求。透過支援多種資料庫平台(Oracle、MS SQL、MySQL 等)與雲端環境,企業能夠在不同的 IT 架構下都獲得一致的資料庫遮罩保護,大幅提升資安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