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鄭甫凱/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AI)的崛起,正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也讓「能源與永續」成為時代焦點。當社會熱議AI、ESG、淨零排放等主題時,這些看似屬於科技與經濟層面的議題,其實都與台灣原住民族地區有著緊密連結。來自台北美國學校的 Alyssa Katsuyama Wang,因一次到訪台東紅葉谷與鸞山部落的經驗,開啟了對地熱議題的關注。她觀察到,在社會廣泛討論 AI、ESG 與淨零排放等議題的同時,真正與能源土地相連的原住民族群,卻鮮少被納入對話。
原民土地與能源轉型的連結
台灣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其中超過七成分布於原住民族地區。這些區域長期孕育部落文化與自然共生的智慧,也因此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場域。全球高度依賴科技發展的同時,對能源來源與生態影響的理解卻十分有限。Alyssa 認為「當我們談永續,不應只是技術創新,更應理解土地與人的故事。」讓原民地區不只是被開發的對象,而是能參與決策的主體。在理解這樣的不平衡後,開始以行動投入,參與地熱政策說明會、與部落居民座談,並與青年氣候行動團體合作,推動更多原民觀點被更多人聽見與重視。

2024年紅葉谷地熱鑽井特展現場,展示地熱開發與再生能源應用。(圖/Alyssa提供)
青年倡議行動 讓永續有溫度
為了推廣更多元的對話,Alyssa 加入青年氣候行動團體,並創立 Podcast 節目,邀請原住民青年、能源專家與在地居民對談。節目中不談艱深技術,而聚焦於文化、信任與共榮。她也曾參與地熱政策說明會,並於國際期刊《Grassroots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及地熱青年論壇發表觀點,倡議在能源轉型中尊重部落意願、保障參與與回饋機制。她表示:「很多人談能源轉型,但真正生活在地熱區的人,卻很少被問到想法。傾聽,是推動永續最基本的一步。」她希望透過行動,讓社會理解原民地區的智慧與情感,使能源轉型的討論不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能延伸至文化與社會的深度理解。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地熱能源被視為穩定且潔淨的再生能源之一。然而,能源的未來不應只是技術競賽,更是社會價值的實踐。Alyssa 的行動,展現了青年世代在面對全球議題時的新視角——以傾聽代替主張,以理解取代距離,讓永續的概念不再停留在口號,而成為真實的共好行動。

Alyssa出席原民會政策說明會,與專家探討台灣如何借鏡紐西蘭地熱開發案例。(圖/Alyssa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