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趨勢下,Meta正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基礎建設投資,包括:兩座超大型資料中心,以及未來三年高達6,000億美元的美國AI基礎設施支出;然而,這筆龐大開銷正讓華爾街開始感到焦慮。
Meta最新財報顯示,公司營運費用年增約70億美元,資本支出接近200億美元,主要用於AI運算能力、資料中心與AI人才招募;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法說會上強調:「我們正在加速投資,以確保具備足夠算力支撐AI研究與新業務發展。」
Meta本季獲利近200億美元,但AI支出卻首次明顯壓縮公司獲利;儘管祖克柏信心喊話,這番言論卻無法有效安撫市場,財報公布後,Meta股價連跌兩日,上週閃崩逾13%,市值瞬間蒸發逾2,000億美元。
分析師指出,投資人最大疑慮在於:這筆錢到底買到了什麼?除了大型資料中心與高薪AI研究員,Meta目前尚未推出能帶來穩定營收的AI產品。祖克柏在會中被問及AI何時能帶來實質收益時,僅以「AI將改善內容推薦、廣告精準度與未來產品體驗」作答。
與此同時,祖克柏提到旗下AI助理「Meta AI」擁有逾10億用戶,但該數字主要來自Facebook與Instagram整合功能,似乎難與OpenAI旗下的ChatGPT相提並論。
Meta近期推出的「Vibes影片生成器」雖提升平台互動率,但商業化能力有限;新款「Vanguard智慧眼鏡」則更接近Reality Labs的硬體延伸,而非成熟的AI產品。祖克柏表示,公司正在開發「Superintelligence Lab」新一代AI模型,屆時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能力,但具體產品尚未公布。
市場反應顯示,投資人對Meta的「AI願景」耐性正被消磨,加上Google與Nvidia等同樣在AI領域投入巨資的企業,皆已展現明確獲利模型,進而促使股價表現強勁。
分析師指出,OpenAI目前雖為非上市公司,但以年營收近200億美元的速度成長,為其巨額運算支出提供合理支撐;相較之下,Meta的AI布局仍停留在「概念階段」。
華爾街研究機構Evercore分析師認為,Meta目前面臨「支出先行、產品遲滯」的風險,短期內若無法明確定義AI業務方向,恐影響市場信心。Evercore報告指出,「祖克柏必須決定Meta在AI產業中的角色,是消費者娛樂平台、企業解決方案,還是通用AI競爭者?」
目前,Meta僅重組AI部門約四個月,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MSL)的AI團隊尚未推出旗艦級模型;但在AI投資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華爾街證明確傳遞訊息:投資人要的不是承諾,而是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