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高法院針對川普政府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全球性關稅的案件於本週舉行辯論,多數大法官對川普援引該法課徵關稅的合法性表達懷疑,引發市場普遍預期該政策可能遭到推翻;不過,業界憂心,即便川普敗訴,美國貿易政策仍將陷入更長期的不確定與制度混亂。
《路透》報導分析,最高法院法官在辯論過程中頻頻質疑IEEPA條文並未提及「關稅」一詞,只允許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調整進口」,因此難以支撐川普以此為依據對全球商品徵稅的行動。
BDO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美國貿易專家派克(Damon Pike)指出:「從法官提問可看出,除了阿利托(Alito)與湯瑪斯(Thomas)外,其餘大法官普遍不認為IEEPA賦予總統對所有國家商品無限制徵稅的權力。」
但派克也預期,若川普政府最終敗訴,「將迅速轉用其他法律條文」,例如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國安名義徵稅)或1974年《貿易法》第122條(短期臨時關稅權限),繼續推動「美國優先」的貿易策略。
目前美企已繳納超過1,000億美元的IEEPA關稅;若最高法院裁定關稅違法,「是否退稅」將成為後續焦點。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直言:「若需全面退稅,恐造成法院與海關行政體系的混亂。」
代表五家進口商的律師卡提亞(Neal Katyal)指出,少數提起訴訟的企業可自動獲退款,但其他公司須逐案申請,程序複雜且耗時。
紐約關稅律師Spraragen則預測,最高法院可能將案件發回下級法院執行細節,最可能交由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負責撤銷關稅並制訂退稅辦法;屆時若透過海關自動化退稅系統(Automated Customs Environment)處理需長達一年時間。
企業界原本因美中達成一年期關稅休戰及美東南亞貿易協定降稅而略感喘息,如今局勢再度陷入觀望。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分析師Christopher Hodge指出,若最高法院裁定川普違法,將對其貿易政策構成「短期挫折」,但不會改變白宮整體戰略。他預期川普團隊將改以擁有明確關稅授權的法律重新徵稅。
聯準會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也預警,若最高法院裁定不利川普,「將加劇貿易環境不確定性」,並對經濟構成拖累;不過若情勢影響成長動能,聯準會可透過「適度降息」緩解衝擊。
目前市場預期,最高法院多數法官將裁定川普越權,但即使IEEPA關稅被撤,川普仍可能以其他名義重新課稅,導致企業難以預測長期供應鏈成本。分析師總結:「這場訴訟可能結束IEEPA關稅,但不會結束川普式貿易主義;未來兩年,全球貿易仍將在政治與法律之間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