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林立洋/台北報導
衛福部於11月26日召開特管法修法會議,邀集40個專科醫學會、學會與協會代表共同討論。歷時近三小時的交流後,與會各方在「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兩大方向上達成初步共識。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醫師於會中表示,醫界一向支持提升專業品質,但新制必須建立在臨床實證與可行性基礎上,呼籲修法應兼顧「安全、專業、可行」三大原則,才能真正落實政策。
政府與醫界一致認為,強化美容醫學管理、提升醫療品質,是維護病人安全的核心。多位代表指出,醫界樂於見到更健全的制度,但新制需在充分溝通下提出具體配套,避免制度落差造成執行困難,才能真正讓病患受惠。
會議針對「醫學生畢業即投入醫美」議題達成共識:2019年後畢業的醫師須完成PGY訓練才能從事美容醫學。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少數醫師利用過渡期直接執業,既違背專業精神,也增加病安風險,因此已執業者亦需補齊訓練。
陳俊光理事長強調,學會長期深耕專業教育,未來將配合政策提供完整訓練資源,補強醫美人才培育鏈,讓制度更貼近臨床需求,成為政府推動醫美管理的重要助力。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指出,其自主認證制度已成熟運行多年,包括會員資格、學分累積與換照機制,並將於2026年增設術科考試與實作課程。主管機關亦考慮將「認可之學會課程」納入特管辦法,未來學會學分可折抵法定時數,顯示政府已肯定民間專業教育的努力。
為配合政策方向,學會宣布2026年將舉辦逾50場認證課程,並新增兩場大體解剖實作,預計超過百名會員受惠。陳俊光理事長指出,課程跨領域協調難度高,能成功開設極為難得,展現學會在專業教育上的深厚投入。
理事周哲宇醫師補充,大體解剖能讓醫師在真實人體結構中掌握注射層次與關鍵位置,對臨床判斷與施作安全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草案公布後,學會迅速蒐集會員意見,並強調差異觀點是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陳俊光理事長表示,學會責任在於將臨床實務整理成具體建議,避免制度脫離現場。他承諾將在12月3日的二度會議中持續反映基層聲音,爭取更合理的制度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