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平台

「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徵文、微電影暨攝影競賽頒獎典禮」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行

左起合影: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副教授范姜昕辰博士、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劉佳鎮、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洪榮照教授、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蔡忠益、台師大特教系教授姜義村、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程一雄系主任、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吳柱龍特聘教授,共同出席「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徵文、微電影暨攝影競賽頒獎典禮」合影。圖/王米恩

商傳媒|記者藍予希/台中報導

「適應體育」推動六年來,已翻轉社會對身障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刻板印象。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已有高達96%的特殊需求學生能融入普通班體育課,特教老師與體育老師的跨域合作,不僅讓特教生快樂上體育課,更激發年輕教育工作者投入志業。

「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徵文、微電影暨攝影競賽頒獎典禮」與會貴賓、得獎師生齊聚台中教育大學大合照,共同見證適應體育推廣成果與運動平權的喜悅時刻。圖/王米恩

9月5日下午,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辦、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承辦的「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徵文、微電影暨攝影競賽頒獎典禮」盛大登場,來自全台的入圍者與師生齊聚一堂,共享成果與感動。今年活動持續以「微電影」、「徵文」及「攝影」三大類為主題,並規劃全國巡迴展覽,將融合教育的理念推向社會各角落。

「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微電影競賽」頒獎典禮,評審特別感謝埔墘國小特教與體育老師攜手合作,為特教孩子圓夢打籃球並完成不敢企及的運動;片中展現的平等互動與真摯情感,成為最動人之處。圖/王米恩

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蔡忠益致詞時指出,體育署將於9月9日正式升格為「運動部」,全新編制「1署6司編制3中心」,增設「適應運動司」,以更完整體制推動身心障礙者運動平權。他強調,普特共融是教育部的重要理念,適應體育的深耕推廣不僅造福學生,也帶動年輕師資投入,近年師培人數顯著成長:高中增加15倍、國中10倍、國小6倍。他感謝教師群用心設計課程,讓特教生在體育課堂上展現自信與成長。

「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微電影競賽—愛動行動組特優獎」頒獎時,評審肯定作品以實習特教老師的角度帶領觀眾認識適應教育,並透過親手製作教具,成功讓學生體驗踢球的樂趣。圖/王米恩

適應體育推動的重要推手、台師大特教系教授姜義村則分享,過去六、七年透過徵文、攝影與微電影紀錄,讓學生、老師與家長重新找到運動價值。他舉例,一位受惠於適應體育的高中生因深受感動,決心報考台師大特教系,成為未來的教育人才。姜教授期許「運動部」成立後,適應體育能持續推廣,徵文、攝影與微電影繼續舉辦發揮影響力,成為未來10年、20年不斷延續的運動平權力量。

「躍動莪行2025適應體育微電影競賽—快閃倡議組特優獎」頒獎,評審指出作品以簡單的跑步畫面,搭配老師的旁白說明學生狀況與教學應對方式,清楚展現教師透過適切方法,幫助學生突破困難、達成目標。圖/王米恩

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洪榮照教授指出,112年「適應運動」入法後,體育與特教老師的跨域合作更趨普遍,這也符合國際CRPD精神。他並透露,姜義村教授長年透過廣播推廣適應體育,甚至獲得金鐘獎入圍肯定,令人敬佩。

徵文比賽國小組首獎由張之喬同學獲得,指導老師趙玉庭一同上台受獎,展現師生攜手在適應體育上的用心與成果。圖/王米恩

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劉佳鎮則強調,體育課的影響不僅在學生本身,也能帶動同儕、家庭與社會。他提到,舉辦微電影與影展競賽,讓師生分享融合課堂的真實案例,有助推廣跨科合作的成效。

徵文比賽國中組首獎由王宥幃同學奪得,評審的話:作品細膩描繪一位肢體障礙的特殊學生,從國小階段被邊緣、被忽略,到國中在體育老師支持下逐漸重拾自信與熱愛運動的歷程。文字真摯感人,展現教育支持對孩子生命的重要影響。圖/王米恩

今年競賽亮點包括:

 

微電影:分為普特融合組、愛動行動組及快閃倡議組,主題聚焦融合課程與運動平權倡議。

 

徵文:設有國小、國中、普特融合紀實及不限資格組,主題涵蓋「和特殊需求同學一起上體育課」與「校園中的適應體育」等。

徵文比賽普特融合紀實組首獎由高歆惠同學獲得。作品以細膩筆觸記錄融合運動現場,展現同儕在互助與汗水中逐步理解與支持彼此的歷程,傳達出「在汗水中,我們學會了擁抱差異」的深刻意涵。圖/王米恩
徵文競賽不限資格組特優獎由邱惟中獲得。作品以教練與父親的雙重視角,深入探討教育的核心價值,細膩刻劃腦性麻痺學生與自身兒子在運動中的掙扎與閃耀瞬間,感人且發人省思。圖/王米恩

攝影:以「融合參與」與「運動平權」為主題,分國小、國中、高中職及不限資格組,捕捉課堂中學生投入與快樂的瞬間。

攝影比賽國小組特優獎由葉祐廷獲得,指導老師為陳怡靜。作品捕捉主角在同儕互動與師生協助下參與體育課的瞬間,雖然只是簡單的滾球動作,但在同學面前展現了運動勇氣,挑戰自我無限潛能,令人動容。圖/王米恩
攝影比賽國中組特優獎由王思喬獲得,指導老師為陳琬甄。作品捕捉主角即使在動作受限下,仍用力揮擊,勇敢展現不服輸的氣勢與堅定的運動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圖/王米恩
攝影比賽高中職組特優獎由吳宥鋒獲得。作品展現主角與同儕攜手共同前進的瞬間,勇於表現不服輸的氣勢,彼此互助、相互鼓勵,充分呈現融合體育的精神與團隊力量。圖/王米恩
攝影比賽不限資格組特優獎由郭亭織獲得。作品呈現運動不僅是身體鍛鍊的過程,更能促進社會融合與運動平權,凸顯適應體育對不同需求學生的重要價值與影響力。圖/王米恩

頒獎典禮特別將兩篇優秀徵文改編為微電影,在現場播映,讓觀眾深刻體會特殊需求學生在運動中的喜悅。體育課對一般學生而言是日常,卻可能是特教生的夢想;如今,透過適應體育的推廣,這份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頒獎典禮現場播放兩篇優秀徵文改編的微電影,並展示攝影作品,讓觀眾透過影像與畫面,深刻感受特殊需求學生在運動中的喜悅與成長瞬間。圖/王米恩

頒獎典禮開幕影片(改編自教育部體育署2025年「躍動莪行」適應體育徵文競賽)

頒獎典禮閉幕影片(改編自教育部體育署2025年「躍動莪行」適應體育徵文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