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正當全球目光聚焦在OpenAI與輝達(Nvidia)這場價值千億美元的合作案之際,市場情緒卻出現微妙的轉折。根據《CNBC》報導,OpenAI首座「星際之門」(Stargate)資料中心在美國德州正式啟用,內部配備甲骨文(Oracle)與輝達最先進的基礎設施,但這項原本應被視為利多的里程碑,卻沒能帶動股市上漲。
輝達與甲骨文的股價雙雙下跌,與前一天輝達攜手OpenAI宣布世紀結盟時的大漲形成強烈反差。這股冷卻態勢,似乎正反映出投資人對於OpenAI未來發展軌跡的疑慮。市場質疑的聲浪主要來自兩大核心問題:
- 資金疑慮: 輝達投資OpenAI的1,000億美元,將用於採購輝達自家晶片。這種「左手換右手」的交易模式,讓部分分析師聯想到2000年代網路泡沫,當時科技公司間的相互投資與交易,最後多以泡沫破裂收場。
- 電力挑戰: 建立如「星門」這類超級資料中心,所需消耗的電力規模驚人。據CNBC估算,輝達與OpenAI的合作項目,其電力需求相當於800萬個美國家庭,這龐大的能源從何而來?供應是否穩定?這些都是未解的難題。
此外,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同一時間發表的言論,也為市場增添不確定性。鮑爾示警美國股市「以許多指標來看,估值相當高」,同時也擔憂經濟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膨」的跡象,即高通膨與勞動市場疲軟並存。這番言論無疑讓市場情緒更為謹慎,導致科技股週二全面回檔。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對此展現一貫自信,並坦言「市場有權擔心,但這是實現目標的必經之路」。OpenAI財務長弗萊爾(Sarah Friar)同時宣布,公司今年營收將達到130億美元,試圖用實質數據證明OpenAI的成長動能。
儘管如此,這場高調的「世紀聯姻」,卻在短短24小時內面臨市場嚴苛檢視,顯示投資人不僅看重AI的宏大願景,更重視其背後的商業模式、基礎設施與財務永續性。未來OpenAI與輝達如何證明這場合作不是曇花一現,並能有效解決能源與資金的挑戰,將是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