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李宥慈/台北報導
在台灣再生能源市場,近期因個別公司專案工程爭議與虧損而使綠能族群集體承壓。然而,在這股市場低迷的氛圍中,一家公司憑藉其獨特的商業結構和高市占率,成為資金重新關注的焦點,那就是雲豹能源(6869)及其核心子公司—天能綠電(7842)。天能綠電已不再被視為傳統的「綠能題材股」,而是憑藉其三大核心優勢—高市占、穩定的長約現金流,以及龐大的市場潛力,被重新定位為具備高可預期性的「成長型收益股」。
在全球 AI 浪潮的驅動下,資料中心與半導體廠區的用電需求呈現跳躍式暴衝。國際能源總署(IEA)的研究已示警,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在未來數年內將翻倍成長。在晶圓廠擴產、AI 伺服器 24 小時運轉的背景下,綠電已從企業的「ESG 選項」迅速轉變為決定其能否維持營運的「剛性必需品」。
根據市場資料統計,天能綠電在 2024 年台灣售電市場的綠電交易量中,市占率已經逼近三成。這代表著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台灣企業每採購十度綠電,就有將近三度是來自天能綠電。
以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例,其單一企業的綠電需求量就高達百億度。面對如此天文數字的穩定供應要求,市場疑問:若非雲豹能源子公司天能綠電,誰有能力穩定、且長期供給這些用電大戶? 天能綠電憑藉其近三成的市場份額,已然成為科技大廠在綠電採購名單上的首選。
天能綠電的第二大核心競爭力,是其龐大的長約現金流結構。不同於其他仰賴工程或專案收入的業者,天能綠電的商業模式根植於穩定、長期的綠電銷售服務。

從過去公開資訊顯示,天能綠電已與超過 50 家企業客戶簽訂綠電服務合約,累計簽約量高達 160 億度,合約總值達到驚人的 880 億元。更關鍵的是,這些合約中九成以上都是 10 年以上的長期合約。
這種「長約綠電=穩定現金流」的商業模式,讓其營運成果具有極高的可預期性和抗風險能力。天能綠電的客戶質量極高,幾乎涵蓋了所有承諾 RE100 的國際與台灣大廠,包括 Apple、Google、Meta,以及台灣的台積電、鴻海、聯電等,確保了簽約量的穩定。
隨著 RE100 承諾期限逼近,所有在台的外資大廠乃至於台灣用電大戶,都面臨巨大的綠電採購壓力。市場普遍推估,為了達成這項企業永續與營運的目標,這些大廠幾乎都有機會成為天能綠電的用戶。
基於天能近三成的市占率和持續擴大的客戶需求,投資法人推估其市場擴張潛力驚人。預期天能綠電今年新增簽約的綠電總量有機會落在 140 億度左右。若以長約價格換算,年度新增合約的規模可望上看 700 億元。結合其既有的 880 億元合約體量,天能綠電的總累計合約金額預期將突破 1,000 億元。
總結來看,在行業普遍面臨營運逆風之際,雲豹能源因其核心業務天能綠電的高市占率和穩固長約結構,成功跳脫了行業風險。它的評價邏輯已經轉變為「綠電剛需 × 高市占 × 長約現金流」的組合,展現出可持續成長、可預期獲利的路徑,使其成為市場上備受矚目的收益資產新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