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的統計,光是今年6月詐騙受理的案件數就已高達1.6萬多件,財損金額更是直逼90億,然而,這些只是有受理的案件,實際大小詐騙的案件數恐怕更可觀。近期有網友在Dcard論壇分享自身經驗,引發熱烈關注,他不光是阻止了一場詐騙事件,更收到一張「救命感謝卡」,令許多網友深受感動,也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份職業的責任與溫度。
「金融機構不僅是交易窗口,更是民眾防詐的重要防線」。該名網友坦言,在這個位置上,每天需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難免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修行不夠。他表示,曾遇過一位年輕女客戶,在匯款時情緒失控,對方怒嗆:「我被包養賺來的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還當場比中指,讓他瞬間愣住。對於這樣的荒謬場景早已見怪不怪,但真正令他難忘的,是一場意義深遠的防詐經歷。
原PO表示,當時一位婦人要匯款給自稱投資「老師」的人,他立即警覺有異,耐心關懷並婉拒匯款,沒想到對方卻當場失控大鬧。隔天,婦人竟帶著女兒回到銀行,女兒一進門就哭著鞠躬道謝,說那筆錢其實是她準備的「救命開刀費」,如果被騙走後果不堪設想。她還送上手寫感謝卡,讓他深受感動。也讓他明白了這份工作真正的價值,即使壓力再大,能守住一個家庭,一切都值得。

文章曝光後,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好的客戶其實很多,只是遇到奧客時情緒特別放大」、「看完心情好很多,應該多報導這類溫暖故事,而不是整天煽動性標題」、「如果救命錢真的被騙走,後果不敢想像,你真的很棒!」,也有網友表示,社會應多關注金融業人員的壓力與貢獻,畢竟他們不僅是理財顧問,更是防詐前線的重要角色。
事實上,近年金融機構積極投入防詐工作,行員除了執行業務,更扮演「守門人」角色。不僅應對龐大工作量與複雜流程,還要在關鍵時刻協助辨識可疑交易,承受的不僅是工作壓力,還有與民眾間可能產生的衝突與不理解。原PO不只是成功擋下一場防詐,更讓網友看見這個職業的使命感。當我們下次在銀行櫃台前被問起「請問匯款用途」時,不妨多一點耐心與理解。因為,那一句看似制式的關心,可能正是防止災難發生的最後機會。
(首圖為銀行行員分享工作故事,引發網友熱議。圖/非當事銀行)